欢迎小主! 162导航

阅读量698.1万 讨论量918

#豫博小百科#

导语:河南博物院根据网友对院文物的喜爱程度,以视频的形式线上答网友百问。每周一、三、五更新。

  • 河南博物院 41天前 郑州

    📣感谢大家热情的反馈和建议,你们的声音我都听到了!🥳除了期待已久的抽奖活动(以后也会多做哈!)豫豫也决定重新启动我们的#豫博小百科# 栏目,带大家领略更多文物的魅力! 所以,亲爱的芋头们,如果你们有任何想了解的文物知识或者想要看的文物图片,尽管告诉我,我会尽我所能满足大家的愿望!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10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午饭时间到!大家中午都吃啥? 今天豫豫来给大家介绍一件古代的“饭盒”,簠! 簠是古代的盛食器,在贵族祭祀、宴飨时被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今天的这顿饭由蔡公子买单,因为它的底部刻着两行铭文“蔡公子义工之飤si簠”,意思就是说——蔡国的公子“义”命令工匠制作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38天前 郑州

    #豫博的早安# 🌞新的一天,芋头们的知识挑战开始啦!🤔 有谁可以准确说出这套神秘的文物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哪个展厅吗?#豫博小百科#

  • 河南博物院 880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汉代是中国墓葬壁画创作的第一高峰期,墓葬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神云气图,墓室壁画,1986年发现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县芒砀山,梁孝王之子梁共王刘买之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主体由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等内容组成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869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南依嵩山、北傍洛水。皇陵始建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至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前后经历163年之久。 北宋九位皇帝除徽宗、钦宗外,其余七位及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均埋葬于此,故称“七帝八陵”。帝陵与陪葬陵墓,形成了庞大的陵墓群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884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1928年安阳殷墟的首次考古发掘,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以殷墟为代表的商代后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第一个高峰期,人们掌握了先进的铸造工艺,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诡谲神秘,纹饰威严凝重,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 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共出土的随葬品1928件,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887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人类信仰的起源总会被赋予美好的神话。鸟是商代祖先崇拜的重要对象之一,这源自于人类早期对未知而神秘的自然产生的敬畏与崇拜之情。 商代晚期,聪明的商代人已经将他们所钟情的各种鸟儿都刻画在此时空前发达的玉石上。1976年,举世瞩目的安阳殷墟妇好墓问世,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963天前 郑州

    #梦华录的方式打开博物馆# 今日份冷知识:你知道吗,宋代“出门”要交税?!河南博物院 #豫博小百科# 河南博物院的🎞︎微博视频

  • 河南博物院 908天前 郑州

    娃子们都陆续开学了,新的学期快开始了,大家也来和豫豫一起学习【黄庭坚书《幽兰赋》碑刻】开启#秋天的第一堂课# 吧! 《幽兰赋》碑刻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共十二通,每通高2.08米,宽0.60米,字为行书体,现藏于叶县县衙博物馆。 《幽兰赋》原文为唐人韩伯庸的应举之作,是赞颂生地偏僻、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1003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来自豫豫的友情提示:此视频正在进食的小可爱慎看! 河南博物院的🎞︎微博视频

  • 河南博物院 776天前 郑州

    #沉浸式感受古人的冬日浪漫# 临汝窑青釉三足炉,宋代文物,属拜佛、祭祖、礼天时焚香时所用供器。口径16厘米、高19厘米,直口,长方形双立耳,耳下附兽头,鼓腹,下有三狮首足。腹部对称贴塑两个兽面,颈部对称贴塑四朵云纹,通体施豆青釉。 临汝窑是宋、元时期中原地区的著名民间瓷窑,窑址主要分布在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778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唐三彩双龙尊,整体为圆式,敞口,束颈,留肩,圆腹,平底。口沿至肩部有两条细龙,龙嘴衔接口沿,通体施黄、绿、白三彩釉。 双龙柄尊在唐代的存在,型式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釉色、工艺上都有所不同,三彩釉的斑驳淋漓、变化万千,渗透了唐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大家有打卡过同类型双龙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781天前 郑州

    #约会博物馆# # 豫博小百科# 碧玉透雕如意,清,礼器、长44厘米。如意略呈长条形,柄微曲,两头略翘。通身透雕成灵芝纹,长柄上附攀大小不等的灵芝,如意头雕为灵芝状,呈弯曲回头之势,灵芝菌盖有云状环纹。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造型美观华丽。 碧玉透雕如意为整块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787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佛教典籍中载,其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曾发十二誓愿,为众生消除痛苦、求得安乐。 大家在#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 里开到的这尊清代药师佛,佛像肉髻高隆,面相方圆,长眉细目,隆准小口大耳垂,上穿袒右袈裟,下着长裙,结迦坐于莲花座上,左手持一钵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789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高42.00厘米,口径6.20厘米,足径11.80厘米,形体高大,平口,短颈,丰肩,腹下收,圈足。通体施白釉,足内露胎,肩部、颈部用黑彩绘花叶、草叶纹,笔法酣畅流利。腹部刻双线纹分割瓶体为四个方形开光,开光内分别刻“春夏秋冬”四字为主题图案,并划以水波纹衬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794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含嘉仓城,位于皇城东北角,是隋唐两代的国家粮库之一,总面积43万平方米,分布着仓窖400余座,内有管理机关、运粮大道及窖区小道,仓城四周均有城墙。 含嘉仓主要起到关东与关中漕米转运站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糙米、粟和小豆,经运河到达洛阳。由此可见,运河在漕运方面的突出作用 ...全文

  • 河南博物院 807天前 郑州

    #豫博小百科# 簋是古人祭祀和宴飨时用来盛放稻、粱、黍、稷等熟食的器物,出现于商代早期,西周盛行,战国时期逐渐衰落。簋的造型有圆体和方体,西周至春秋时期出现底部加方座或附三足、四足。 “柞(音同作)伯”铜簋(音同鬼),西周文物。高16.5厘米,重2.15千克,199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地出 ...全文

丨话题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