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144天前 北京
前天发表了《春夏秋冬》四张抽象作品,今天恰好相反,为大家介绍一张非常写实的牡丹。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谈谈怎样把写生加以整理消化,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美的规则、画面的动态、肌肉的仿真、线条的流转和聚散浓淡轻重以及音乐舞蹈性都在其中。 表面看写实跟抽象是两个极端,其实美感是一样的: ...全文
刘墉 144天前 北京
前天发表了《春夏秋冬》四张抽象作品,今天恰好相反,为大家介绍一张非常写实的牡丹。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谈谈怎样把写生加以整理消化,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美的规则、画面的动态、肌肉的仿真、线条的流转和聚散浓淡轻重以及音乐舞蹈性都在其中。 表面看写实跟抽象是两个极端,其实美感是一样的: ...全文
刘墉 183天前 北京
世人皆爱牡丹! 问题是如果住在南方,不容易看到牡丹,常常会认为牡丹就是富贵花,所谓“多买胭脂画牡丹”,只要把颜色往上堆,堆成大大圆圆的一朵朵就成了。 其实牡丹大有学问,它们的富贵是积蓄整年的力量,再在早春一股脑展现。 趁着牡丹正盛放,在这儿为大家介绍一下牡丹,包括牡丹的细部、叶序 ...全文
刘墉 201天前
别认为文人画家都不写生,或者不细细观察自然,其实他们有些可以表现得很生动。 今天让我们从宋代李迪、元代郭畀、明代沈周、明末董其昌到近代的溥心畬,看看他们怎样把符号表现得自然,甚至让你觉得根本就是写生。 从临摹入手的人,千万不能落入形式化的窠臼,结果看来都是一个模样,只会用符号堆砌 ...全文
刘墉 205天前
我们的课程进入尾声了,今天画墨竹给大家看,分析古人怎样从写生到后来发展为符号。 有的符号很活,画出来跟真实的景物差不多;有的符号很死,像写字似的。所以国画家题字,常不题“某某人画”,而是说“某某人写”。那写的是意,是“写意”,也写的是像文字一样的符号。要欣赏者像读文学作品一般,用 ...全文
刘墉 229天前
为什么国画家画树的时候,常把整棵树干露在前面?似乎树叶不是长在旁边就是长在后面?为什么他们画树林的时候会排排站,几乎没有参差,仿佛是用树做的围墙。 为什么北宋画家已经可以画《清明上河图》那样精准的透视,后来的文人画家却画得死死板板?什么是文人画家的主观态度?他们为什么存心表现儿童 ...全文
刘墉 225天前
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的作品萧疏淡远,常常干笔侧锋简简单单,还自称“懒瓒”,他真懒吗?其实他应该非常勤快,虽然在文人画中常常很死板地用些符号,其实对写生下过一番功夫。 再看看八大山人,你以为他就“哭之笑之”那么简单吗?其实他画的人物好极了,画苏东坡教小妾朝云写字,人物动作和透视都十分精 ...全文
刘墉 239天前
去北京的“中国美术馆”看《美在荟萃》,作品是由各地美术馆选藏送展。可以看得出地方不同对于作品的标注和裱装也有差异,有的完全不写媒材,有的只说是“中国画”,还有少数像是“上海中华艺术宫”送展的作品,写得很清楚,譬如“纸本水墨”。对于不标明媒材的作品,我又得趴在柜子下面观察了。 接着 ...全文
刘墉 213天前
你知道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万壑松风图》原本是色彩鲜艳的吗? 还有,胶彩画就是东洋画吗?许多人对胶彩画有怎样的误解? 为什么唐代的重彩画法传到日本被发扬光大,在中国反而逐渐没落? 是由于文人画不喜欢重彩,还是因为卷轴不利于胶彩的保存? 我们应该怎样改进裱装和收藏的方法,使画家有更自 ...全文
刘墉 196天前
今天要做结论了:为什么国画家款题的时候常常说“某某人写”,而不是“某某人画”。 文人画确实常常是写出来的,用什么写?用约定俗成的符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是让大家如同阅读文学作品,创造自己心中的意象,而不只是欣赏表面的笔墨。 问题是如果大家都用符号,几百年符号不变,画出来的也大同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