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C935416255 2024-08-23 17:50 江苏
《钢琴家》:音乐中的坚韧与希望 电影《钢琴家》以二战时期的波兰为背景,细腻地刻画了钢琴家史标曼在战火纷飞中的生存与挣扎。影片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史标曼在废墟中弹奏钢琴的那一幕。昏暗的房间里,指尖轻触琴键,音符如泣如诉,那是他对生命的坚持,对音乐的热爱,也是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的史标曼,以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战争初期的惊慌失措,到亲人离世后的绝望孤独,再到音乐带来的片刻宁静,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同身受。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让人在震撼之余,也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影片的标题《钢琴家》不仅是对主人公身份的简洁概括,更是对他在逆境中坚持音乐梦想的赞美。在这部影片中,钢琴不仅是史标曼生活的全部,更是他精神的寄托和希望的源泉。
北雁南飞已被注册 2015-03-26 17:02
好早之前看的片子了。隐隐约约还记得一点儿情节,记得最清的貌似是那个德国军 官拿面包给那个幸存的钢琴家吃,把他藏在楼上,还把自己的大衣脱给他穿。惜才啊,要不是这个德国军官,那位钢琴家再伟大也没机会看到自由的曙光了。大概还记得,貌似是革命者的朋友,把那位钢琴家藏在自己家长久不住的房子里,约好N久给钢琴家送一次食物,有次隔了太久才送,钢琴家都要饿死了。感觉那一段的拍摄细节很好,挺细腻的,而且钢琴家最后瘦的皮包骨头眼窝都黑了,这位演员为了角色也是够拼的了。记得当时看得好感动的说,回头再去看一遍。
xavierhanbing 2020-02-15 19:35
本片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死亡城市》改编。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席皮尔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饰)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 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Alex 2015-09-02 17:02
《钢琴家》——在恶劣的二战背景下,身为犹太人的阿德里安•布洛迪演得入木三分,由最初的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到最后的满脸胡须、皮包骨头,看得着实让人心疼,其敬业的态度让我想起了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机械师》和《美国骗局》!布洛迪的卖命演出最终也不负众望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成为新一代国际影坛的领军人物!! 影片一直保持着以一种不慢不快的节奏推进,一方面直接揭示了二战的残酷(镜头下的残酷犹如《辛德勒的名单》般残忍),另一方面直接将写实的镜头对准布洛迪的遇难钢琴家角色(由谦虚、西装笔挺到皮包骨头啃面包),整个故事的连接环环相扣让你无比压抑,是一部属于布洛迪个人秀的经典二战个人传记作品!!8.5分!!!
爱吃零食的北野安荷 2018-11-18 23:34
在大荧幕上看到还是蛮震撼的。
境随心转 2018-11-12 11:50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好电影,片中对犹太人悲惨遭遇的描写让人心颤,那段黑暗的岁月是人类历史上最肮脏的时刻,罪恶是会传染的,影片客观的描述了那段真实的历史,没有把罪过都归结于纳碎,也没有把每一个波兰人都写成苦难的被迫害者,在迫害犹太人的刽子手中有纳碎党,有波兰人,也有犹太人中爪牙。纳碎党中也有善良的军人,看了一些历史资料,这位军官帮助了不止这一人,人性无关国界与党派,导演的视角实在是太收了,他没有偏袒任何一个犹太人,也没有煽情的描写这位史实中的军官所闪现的伟大光芒,但看过影片后观者会主动去搜索一些历史资料,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另外不得不说军官真的是太有魅力了,两人交流时的眼神与表情欲言又止,太棒了。
彪哥债务催收8899 2021-08-05 18:08
哎….战争是很惨的。因为世界上有这些盲目充满奇怪优越感的人,视人命如草芥。一家人在家残疾坐着轮椅的人活生生从楼上推下去摔死,剩余的人让他们在地上跑,瞄靶子枪杀。因为不同的种族被冠以肮脏的罪名,分区解决掉。男主是唯一得以整段逃脱视角的钢琴家,没食物没水,被反锁在房间里。差点食物中毒死掉,在这个艰难曲折的时候有精神寄托是唯一幸运的事。房间里有一架钢琴,为了躲人耳目不能够发声,他手指在键位上听着自己心里的声音😭。 躲躲藏藏后面被一个德国军官发现了,战争中唯一的人性。惜才,他给男主带食物,面包 甚至有果酱😭😭😭开罐器,天知道多可怜。否极泰来,俄国打赢了。他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也许是回去了吧。 但那德国军官无了。 间中血腥的时候是非常不适的,只是看都觉得不适。真实经历的人… 天杀该死的偏见。 「若你戳刺我们 我们不会流血吗 若你呵我们痒 我们不会发笑么」
楼闹闹 2015-11-23 21:22
这部片子是在讲故事,我觉得它讲的好。那么多的苦难,那么多可以控诉、煽情、挑衅的地方都被波兰斯基以古典主义叙事手法里最简洁的手段回避了。他首先追求的是要把故事讲的流畅,无论他内心是多么想要表达感情,表达观念,最终他做到了。这是我所知道的很多导演越来越难以做的事情。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担心会中途离开,担心它太沉闷,但事实上的感觉却像是在欣赏一气呵成的古典主义文学作品。它饱满,而且沉甸甸的,却那样让人着迷。
matrixneo123 2015-09-03 15:56
布罗迪的奥斯卡封帝之作,不同于辛德勒的名单的,全片一直处于隐忍克制的状态,没有飞机大炮的现场和集中营外堆积如山的尸体,有的只是狭窄房间里街角巷陌里的一瞥,战争的残酷和犹太人民的在这场战争里的苦恼在这份冷静克制下压抑更加凸显,在波兰斯基的镜头下,我们更多的是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二战及二战中的人们,结尾纳粹军官对钢琴师的拯救和各自最后令人唏嘘的命运亦使影片得到进一步升华,看多了各种刻意营造泪点煽情过度的战争片,本片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一样,为二战电影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后世带来更多的反思,没看过的建议一定要去补下,绝对不会后悔的,看过的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也可以借由此片重温下历史
CfK775247242 2022-01-22 21:46
这是一部犹太钢琴家因极端环境陷入身份危机的电影。对战争,对纳粹,对犹太,影片的态度都是沉静的,主要的情绪都集中在了生存这件事情上。导演完全放弃了用艺术手法的渲染,像纪录片一样呈现纳粹暴行后的惨状。影片里的经典片段中男主角面容憔悴,低眉垂腰,伤心欲绝的从一片废墟和横七竖八的尸体间穿过,看着倒在地上的孩子,对于他对于观众,都是一种折磨。这种折磨提醒着所有人,战争就是恶魔。当恶魔被释放到人间,惨剧便不可避免。 电影也做到了冷静的客观。这对于容易被某种价值导向驱使的二战片来说,实属难得。 遭受到浩劫的犹太人真的就必须被同情?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族群全都是好人。一些犹太人为了自保,他们会干起了类似汉奸的勾当。 而加害者德国纳粹,在影片里也不是脸谱化的。纳粹的“另一面”,被放在了影片的高潮部分。男主角和一个纳粹军官放下了种族间的对抗与仇恨,共同投入到了音乐当中,差不多4分半钟的演奏之所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印证着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浑浊世界中,各自为生存而做出的求生方式,虽有差异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这部影片在二战反犹题材中是出类拔萃的,远超过《辛德勒名单》这类卖惨大剧。
ELC935416255 2024-08-23 17:50 江苏
《钢琴家》:音乐中的坚韧与希望 电影《钢琴家》以二战时期的波兰为背景,细腻地刻画了钢琴家史标曼在战火纷飞中的生存与挣扎。影片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史标曼在废墟中弹奏钢琴的那一幕。昏暗的房间里,指尖轻触琴键,音符如泣如诉,那是他对生命的坚持,对音乐的热爱,也是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的史标曼,以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战争初期的惊慌失措,到亲人离世后的绝望孤独,再到音乐带来的片刻宁静,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同身受。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让人在震撼之余,也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影片的标题《钢琴家》不仅是对主人公身份的简洁概括,更是对他在逆境中坚持音乐梦想的赞美。在这部影片中,钢琴不仅是史标曼生活的全部,更是他精神的寄托和希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