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NG飞 2024-08-08 13:52 江苏
『长江图』作为大陆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成为2016年第66届柏林电影节唯一入围的华语片,并最终拿下“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李屏宾大师级的摄影水平让人叹为观止。本片内地公映版删除了三分之二的旁白,让本就不存在整体剧情的影片,显得更加“形散”,但如散文一般重在“神聚”。作为同一画面下表述的平行时空下的故事,可以理解的是高淳即是自己也是父亲,安陆即是自己也是黑鱼更是长江,高淳途径每个城市,安陆都会以不同的姿态现身,直到三峡大坝附近的几个城市,安陆并未出现,因为这几座城正是为修建三峡而被淹没的城镇……广德号按《长江图》书中的线路逆流而上可谓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当平行时空最终重叠在最初的原点时,一切归于长江之源,千年修行终于此地,万般经历如幻如真,其真意如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9分】
芒鞋斗笠 2016-09-12 00:03
这是一部刻意不去向市场讨好的电影,也是一部蕴藏了太多信息的电影。其中的文化信息、宗教内涵和情节场景所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单看一遍就可以理解的。大致概述一个轮廓吧,男女主人公是两条时间线。男主角的时间是自上海到宜昌的,而女主角则是从现在到过去,从宜昌到上海的,两人的交集,便是《长江图》这部诗集,剧情借由这部诗集回溯了男主角相知相恋到形同陌路的过去,而男主角也在回溯的过程中去探索这一切的动因。电影向我们传达的信息和主题不会那么的单调浅显,这是一部需要耐心多刷几遍的电影,单看一次,肯定很难将其解读出来。
幻世决 2016-09-10 14:41
刚看完,发表点看法,看之前特意先找点剧透,生怕一点都没看懂,结果看完之后还是有点一头雾水。个人观点,影片到高被刺死相当于一个轮回,片中安把诗集递给高则是轮回的一个关键点,高选择留下诗集的话则会像影片开始一样再经历轮回,但这次他选择撕掉,则代表着他放下了过去,一切归于释然,到后来被刺死则完全融入了长江的整个冬天肃穆的意境当中,至于安,一直很头疼没法更合理的解释她的存在,从最后墓碑上的字隐约能猜出其母亲葬在长江源,而她的意志则贯穿与整条长江,她是真正的和长江融为一体的。这勉强可以解释其越往上游越年轻的问题。安和高作为两条毫无瓜葛的人物线也因为长江而串联起来。好吧,文笔一般,思路有点乱还请见谅。
CA8616 2016-09-10 00:12
单单从文艺片的角度去看的话长江图是及格的,你可以把它当成魔幻现实主义爱情故事,也可以把它当成悬疑推理小说看,或者直接就是一部描写长江沿途风景的文艺片。长江图也是长江途,看得出导演很用心,画面太美色调灰白就像主演的心情冷冷的,也许导演的心很大,一个简简单单的男女爱情故事被导演加了许多元素,深化到了宗教信仰自由,最后以男主角的视角回顾一路走来的长江,不由心里酸酸的。肯定得二刷冲着摄影,冲着音乐,同样冲着那些未解的谜团
蔷薇架刑 2016-09-09 22:03
从年初就开始期待《长江图》,历经几次跳票终于算是上映了。 纯粹的文艺片,纯粹到在我看来理解起来也有些吃力。将近两个小时的片长,总觉得导演想要表述的东西太多,自我认同与救赎,梦想与现实,宗教与哲学,甚至自然与环保。但这些内容杂糅在一起总觉得表述起来就不会那么清晰和明确。 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是本片的噱头,姑且不论到底是不是最后一部,单是画面胶片的颗粒感和浓重而独特的色彩就深得我心。虽然也是数字放映,但终归是胶片拍摄,和全数字拍摄的画风完全不同。 抛开影片的内核,单纯看表现形式的话,可以理解为一本影像化的诗集。长江沿岸风光用胶片的方式表达,感觉电影就是由一帧帧的油画拼接而成。
枝桠上的木登子 2016-09-12 21:16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那些抓两个当红偶像随便一拍的电影真的看着都觉得心闷。接下来说这部电影吧,很多人说看不懂,不明白。借用最近阅读的蒋勋的一本书里的一句话来说说这事。他大体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可以去细究翻译古诗的意思,也就破坏了古诗原有的意境。我觉得电影也是,不用刻意去细究去非得弄明白什么。不用费脑子想,导演这个镜头什么意思啊,那个镜头什么意思啊,就凭心去看,你会获得一个直观的感受,或者压抑,或者喜悦,或者恍然,或者醒悟。这些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带给你的东西。我喜欢“如是我闻”,我喜欢“长江变了,我以为找不到你了”,我喜欢那一帧一帧如画的镜头,还有这部作品的虔诚,足够了。
不甜的瓜 2016-09-16 11:03
胶片影像的厚重与长江的恢宏的确是能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我首先要自我反省一下,我看电影的习惯不是那么差的,但这整部片子我都在和我的室友耳语。可这真的不能怪我嘛,当年在寝室里一起看《我们善煕》的时候,我们也叽里呱啦地从头到尾的讨论着这个女人到底是干啥的,是不是幻觉啊,代表着什么啊。遇到这种意象性的人物,不探讨一下怎么可以,而且这部电影里她晚上一个人爬山的镜头,拍的时候她到底怕不怕呀。这不是都很令人疑惑吗。关于安陆,看到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心里其实已有了定论。谢谢你那么虔诚地对待长江,谢谢你那么认真地做出这部电影。或许有一天长江不再,安陆不再,高淳这样的人也只会被看成愚者,可愚者们至少还有这影像。
矜墨 2016-09-11 14:21
这个短评,关于《长江图》,关于安陆。 男主人公逆着江流而上,从入海口到长江源头。这是明线,时间顺时针行走。 女主人公逆着时间而退,码头的娼妓到修行的少女。这是暗线,时光逆时针倒流。 江水,行船,灯火,码头,地图,诗歌,男人,女人,黑鱼,白鳍豚和佛。 总有人在用他的方式,追溯本源。 “汽笛嘈杂,诗歌安宁” “江流变迁,时光交汇” “精神回溯,灵魂清澈” “罪是冷漠,信仰无惧” 安陆,她饱满而真实,独特而灵性,虔诚而执着,坚韧而神秘,归属自己而一步之遥于神性。 《长江图》,是一个很美的影片,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揣摩很久。
DrQin 2016-09-14 00:23
今年又一部作者性极强的诗性电影,摄影和配乐非常惊艳,精致而生动地呈现出了长江的恢宏壮阔,跟随导演的镜头逆流而上游历长江,这本身就是美妙的观影体验。故事层面带有神秘感、幻想感和宗教感,女主角似乎是民族精神母体的一种象征,男主角一路探寻民族精神的源头,而结尾女主角剪影伫立于佛像之间,难道是要说精神源头是宗教信仰?船行过三峡大坝的场景也很耐人寻味。然而,面对如此宏达的构想、野心,单薄的细节和生硬的表达与之并不相称,多少有点形式大于内容。本片可解读的空间很大,但很遗憾没有激起我反复玩味的兴趣。今年接二连三出现类似于王家卫、老塔似的国产艺术片,而且极富本土地域特色,虽显生涩,仍很值得欣喜。
Sena_Lee 2016-09-10 22:11
隐晦难懂,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值三峡大坝工程的筹划阶段,长江两岸人民的生活也逐渐随之变更。作品通过对渔民纤夫生活的粗略描写,再结合失真镜头的渲染,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凄美壮观的长江图。男女主角那份质朴却又虚无缥缈的爱情,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显得如此的无力,“可是,我却看到了他们的善良,那么小;告诉我,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也终究可以离开这个世界了。”或许男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觉,或许是女主的佛性修行使然,又或许是男主父亲的灵魂不能安息……一切的一切,皆只因是历史的进程在起着推进作用。每一帧诗歌定格的画面,都像是一幅画,静静诉说着长江的悲凉故事。
那夏 2016-09-11 12:11
[cp]《长江图》确实很晦涩难懂,看完后一脸懵逼,还没有搞懂故事的串联性,但是大概知道是讲的长江的厚重历史(电影结尾重演了长江历史很有感触),男女主魔幻的爱情,一路追寻,让我想到了诗经里面关于江的爱情故事,神秘又浪漫,还有宗教信仰的结合……还有类似平行时空既视感,也许是回忆。好喜欢胶片独有的那种颗粒感,更加能营造长江那种雾气重重的朦胧磅礴感。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一条白色的鲸鱼,我边上一个人说大鱼海棠,其实我第一反应也是大鱼,很美好神秘的意向。李屏宾的摄影技术更是一大特色,冲着这个也要去看。很喜欢那个群鸟惊飞于江边萧条树林,想到了《聂隐娘》的那种水墨写意,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