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13698703127 2025-02-11 16:57 云南
好看,讲了那个年代的爱情
类型:剧情,爱情
导演:徐静蕾
主演:姜文,徐静蕾,林源
日期:2005-03-04
语言:国语
地区:中国大陆 / 89分钟
海外: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又名:A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猫眼ID:234767 🎫 买电影票就上猫眼
🤍 2 人想看
⭐️ 0 人看过
本片由徐静蕾导演姜文,徐静蕾,林源主演,于2005-03-04中国大陆上映!
1948年深冬,一名男子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却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一个女孩 ( 林园 饰)13岁时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后小女孩因家中变故搬到了别处,但她却始终无法忘记曾经住在隔壁的作家。几年后,小女孩 ( 徐静蕾 饰)以学生身份回到原来的住处,与作家重逢,将自己的初夜献给了他,但作家对这个曾经住在隔壁的小女孩没有任何印象。作家因事离开,并表示回来后马上与她联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孩在绝望的等待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因对作家的爱,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孩子出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她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不得不依附有钱男人坠入风尘,过着交际花一样的生活。几年后,她终于再次遇到了深爱多年的作家,两人又有一夜的欢愉,但作家仍旧没有认出她来。又过了几年,孩子患伤寒病死去,当年的女孩将往事写进信中寄给了作家。
coco13698703127 2025-02-11 16:57 云南
好看,讲了那个年代的爱情
熊猫欣欣 2023-07-13 17:24 上海
林海的琵琶语给电影增色不少
喵呜呜呜凛 2023-04-29 22:16 上海
老徐的代表作,还是翻拍的很有味道的。音乐也选的很棒。最后结尾处,管家认出了女主那里真的很令人唏嘘。
臧涛 2022-09-25 15:47 陕西
真正爱一个人才可以这样勇敢!一百年前的作品今天看完依然有新的感受!
Sophie-tang 2022-05-22 15:13
不得不佩服徐静蕾,故事改编的挺不错。 女主独自活在自己编织的爱情世界里,卑微到极点。 爱别人之前,先要爱自己。
小橘小橘 2021-06-10 16:40
姜文的作品永远可以放心地看
李珞珈 2020-07-12 16:29
多情总被无情累
foodbaby 2020-05-28 17:29
影片风格安静、平和、缓慢,和原著风格的细腻清澈一脉相承。橘黄的色调,呈现出浓浓的怀旧氛围,飘渺忧悒的配乐,也给故事增添了独特的美感。导演将小说背景转移到中国,这一创造性的改编是成功的。但是除了和原著基本相同的话外音体现出文学美外,其他的台词、内容,与原著契合度就相对较低了。徐静蕾说:“茨威格的原小说充满了激情,但我的电影很具体,偏重理性,所以两者其实相差很远。”然而她将原著中的炽烈奔放收敛为中国式的婉约隐忍,将惨烈的飞蛾扑火演化成了对男主角的宽恕和对女主角的救赎。更多的是一种中国女人式的羞怯,羞于表达自我,怯于面对现实。宁愿在暗恋和自恋中生或灭,也不愿意面对自己、面对现实。
天恩 2020-05-04 18:40
看了好多次,老徐和姜文就是绝配。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片中琵琶语真是听到人泪目,彷佛在弹唱着女主的坎坷命运......
燕子 2020-03-25 18:06
我爱你一生一世,你对我一无所知。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情介绍、评论内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演、导演、上映日期等数据皆来自猫眼电影,本站不对数据进行储存、修改,如果您想购买电影票或了解电影详细信息,您可以直接上猫眼官网、微信小程序或App!
我德天天 2016-09-28 22:0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2005年徐静蕾自导自演的一部力作。故事就如同剧中贯穿始终的那曲《琵琶语》,辗转、凄婉。女孩从十三岁遇到才搬到隔壁的作家那一刻起就默默爱上了这个才华横溢又风流成性的男人。一生中,女孩儿三次与作家相识相知,每一次作家都没有印象,可是对于女孩,每次都是刻骨铭心。岁月如水,女孩在一次次与作家重新邂逅、不断心碎中成为女人、母亲。直到她失去了唯一的孩子,这个支撑她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不见了,女人的心理世界也崩塌了。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女人决定写下这封书信,将二十年依恋于这个男人的故事原原本本告诉他。电影末尾,是作家读完信后踉踉跄跄走到院中,对面屋中恍惚一女孩儿托腮凝神,那清冽而倔强的眼神似曾相识……那曲《琵琶语》缓缓而出,似是幽怨,又似娓娓倾诉。每每到此,我的泪水总是淌得一塌糊涂。一生只爱一个人,女人可以,男人却不行。“所有人都记得,唯独你忘却了。所有人都可以忘记我,唯独你要记得我。你把我遗忘了,我就算在全世界的人心中刻骨铭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foodbaby 2020-05-28 17:29
影片风格安静、平和、缓慢,和原著风格的细腻清澈一脉相承。橘黄的色调,呈现出浓浓的怀旧氛围,飘渺忧悒的配乐,也给故事增添了独特的美感。导演将小说背景转移到中国,这一创造性的改编是成功的。但是除了和原著基本相同的话外音体现出文学美外,其他的台词、内容,与原著契合度就相对较低了。徐静蕾说:“茨威格的原小说充满了激情,但我的电影很具体,偏重理性,所以两者其实相差很远。”然而她将原著中的炽烈奔放收敛为中国式的婉约隐忍,将惨烈的飞蛾扑火演化成了对男主角的宽恕和对女主角的救赎。更多的是一种中国女人式的羞怯,羞于表达自我,怯于面对现实。宁愿在暗恋和自恋中生或灭,也不愿意面对自己、面对现实。
xxy102798 2015-08-20 20:29
那人,那信,那份爱。可曾知道有一个女人在你背后默默的关心你,而你却从未记得?徐静蕾将这种感情诠释的很好,总是默默守候,甚至愿意照顾从未记得她的作家的孩子,却没有一丝怨言。爱情就是这般美好,总是给人强大的动力。
D头堂 2015-08-24 10:36
我们看完电影后,会思考和理解那个”陌生女人”,而影片中这个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只付出,而不敢谈要求,她不向深爱的人提任何要求,然而你也就理解了这个“陌生女人”。也许现实中的人也会如影片中一样,害怕爱情会拖累了自己爱的人;害怕自己的爱情被误解;最后也就导致胆怯,缺乏勇气,而这样也就错失或许还可以抓住的机会。有时候人还是可以去主动追求的,毕竟默默的付出,最后容易换的一场梦。老徐用倒叙的手法来讲述故事,加上李屏宾的摄影,成果令观众很满意的。
吉尔伽美什 2015-08-21 20:54
爱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可以说他是最美好的也可以说他是最容易令人痛苦,爱了就容易伤的很深~有句话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如果每个人都知道爱会收到这么的的伤害那么他们还会选择相爱么?答案我觉得是肯定的,爱就是这么一个吸引人的东西,哪怕伤的遍体鳞伤
aimie 2015-08-21 06:27
变成了东方式的暗恋,不能说不好,总是有些遗憾,姜文是好演员,不过不适合这个电影,不够英俊,不够万人迷,这个家伙有匪气,不如路易斯·乔丹一下子就能俘获一个女孩的心。那封信写的也不好,废话太多,有些话用镜头说就好了,总是念白,韵也没了。文艺腔也太重。配乐比较出彩
那西色斯3 2015-08-21 17:46
把茨威格的小说搬到中国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也毫无违和感,只能说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各个任何时间,都重复的上演着。这应该是一个爱情悲剧,最悲哀的莫过于“陌生”二字,相见不相识的悲哀,一次不够还有第二次,暗恋的力量何其伟大可见一斑。爱是一个人的事,爱情才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爱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这何其悲哀,又何其任性。
楼闹闹 2015-08-22 14:19
那个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很多人批评徐静蕾拍的太过主观和细节化,但这就是女人心思:她们可能记不得前因后果,却清楚地记得初见那天衣服上的补丁;可能不记得那一夜的欢愉,却总能闻到鬓发上那枝玫瑰花的幽香;可能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爱一个人,却熟悉他每个细节,在心里温习了千百遍。但她们可以守住这个秘密,因为秘密扎根在心底亦是爱,个人甜蜜。就情绪而言,我能了解原著本身要表达的闷**对少女时期根深蒂固的情怀,执拗追逐,并随着岁月流长在内心演化成一种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就电影而言,后半段匆促行进,让一开始营造得的有情有调局面打了水漂。原著小说的语言放在电影里做旁白,显得做作矫情。
哈拉蕾妹子 2015-01-02 15:30
我爱你,与你无关.一句话,直击心灵
秋色连波 2016-02-24 14:17
像一篇电视散文,平静而悠远。在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刻,女人在信中向男人淡淡地诉说着自己的一生,是唯一也是最后一次,已无法哀伤。她说: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我和荧幕内那个读信的男人一起,静静倾听。一个小时零二十五分钟,她讲完了她的一生。当背景音乐再一次响起,幽怨的琵琶声突然明晰,我惊觉,原来一切都结束了。这样的电影,好似一个冷艳凄绝的背影,看了总让我怔忡。是林夕的“流年”吧,怎么唱来着——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那一年让一生改变。真像是爱情的魔咒,诉说着冥冥之中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