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主! 162导航

港澳办再转发涉长和巴拿马交易社评

阅读 1853512 话题 7954

  • 中央港澳办再发《大公报》社评,事关长和巴拿马交易

    4月1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方网站在“涉港澳资讯”一栏再度转发香港大公报社评《依法审查长和“非一般买卖” 香港政商界坚决支持 “有国家作靠山,企业才能后顾无忧”》,引发舆论关注。

    直新闻 31536 阅读 0 评论 2025-04-01 21:38

  •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集团,原定在4月2日或之前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的协议。但直至截稿前,长和并无对外公布已签约或者撤消相关交易。有受访的学者认为,该起交易很大可能已暂缓成交。 长和早前宣布,将包括巴拿马两个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业务,售予美资财团贝莱德牵头的“贝莱德-TiL财团”,并将于4月2日或之前签订协议。 港媒早前引述接近长和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这个星期将不会签署任何相关协议。

    寰球鱼 3807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4-03 08:00

  • ..+震惊!简直难以置信! 自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宣布出售全球港口资产交易后,在一段时间内,李嘉诚旗下四家上市公司市值蒸发约781亿港元。 这场交易原本计划以190亿美元(约1477亿港元)将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但距离原定的4月2日签约日只剩最后几天的时候,长和突然发布公告称“未就交易作出决定”,这一下让事件陷入僵局。 有人说李嘉诚是“在商言商”,但这次交易背后可不简单。巴拿马运河上的两个关键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也在出售名单里。如果美国控制这些港口,相当于捏住全球航运的咽喉,中国船只未来可能面临过路费暴涨、通行受限的风险。中方多次表态反对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港澳办甚至连续五次转载批评文章,直指李嘉诚“跪着赚钱”。 更棘手的是,李嘉诚现在进退两难:坚持卖港口,可能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审查;不卖,得赔贝莱德天价违约金。市场用脚投票,四家公司股价暴跌,市值蒸发781亿只是开始。国企已经暂停与李嘉诚旗下企业的合作,他在内地的电力、基建项目可能受影响,屈臣氏也可能遭抵制。 有人问,李嘉诚为何宁愿损失781亿也要卖?有分析说,他的生意重心在欧洲,内地收入不到10%,加上他赌美国能赢,想套现抄底低迷的亚洲资产。但这次,他显然低估了“国家利益”四个字的分量。

    诺亚说事 13872 阅读 1 评论 10 点赞 2025-04-02 23:27

  • ..+中央多番敲打,李嘉诚终于转变立场:港口不卖了,祖国是我的后盾 2025年3月4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拟向贝莱德 - TIL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涉及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该交易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因为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咽喉要道,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较大,而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多次将巴拿马运河与中国相关联,并威胁“以动武为代价收回运河主权”。 面对这一情况,中央迅速作出反应。3月13日至15日,国务院港澳办连续转载《大公报》评论,言辞犀利地指出该交易“并非普通商业行为”,强调国家利益是底线,任何商业决策都不能越界。3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率团访问巴拿马,稳定局势。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依法对该交易进行审查。 在中央的多番敲打以及舆论的压力下,3月28日,港媒报道长和原定于4月2日与贝莱德财团签署最终协议的计划暂缓。一位接近长和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交易暂缓的原因与中央的压力和国家利益的考量有关。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李嘉诚在出售港口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转变,意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以及背靠祖国的重要性。

    快乐的海绵宝宝218 17520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2025-04-01 17:23

  • ..+"商场如战场",这句老话在李嘉诚的商业版图上再次应验。2025年3月4日,长和集团一纸公告震动全球:将23国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总价227.65亿美元。消息传出,香港街头的茶餐厅里,阿公们放下报纸摇头:"巴拿马运河的码头都卖了,这不等于把航运命脉交到美国人手里?"此刻的北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悄然挂出反垄断审查公告,这场被外媒称为"世纪港口交易"的大戏,正从商业层面演变为地缘政治博弈。当资本的狂欢遭遇主权的红线,贝莱德的回应能否解开公众疑虑? 香港中环的玻璃幕墙映着晚霞,长和总部的电梯间挤满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他们或许不知道,远在巴拿马运河畔的巴尔博亚港,码头工人正擦拭着"和记港口"的招牌。这个由李嘉诚家族经营了28年的港口,即将易主美国资本。贝莱德主席拉里·芬克在股东信中轻描淡写:"覆盖23国的港口联盟,将提升全球物流效率。"但香港《大公报》的社论直指要害:"每20个货柜就有一个经这些港口,这不正是美国梦寐以求的战略支点?" 反垄断审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北京汉坤律师事务所的解石坡算了笔账:只要这些港口服务中国船舶的年营业额超8亿,交易就必须向中国报批。而摩根大通的报告更像一盆冷水:"地缘政治风险可能让交易延期,甚至取消。"最尴尬的是长和股价——公告次日暴涨21%,但当内地舆论发酵后,市值蒸发了150亿港元。散户陈先生在交易所外抽烟:"都说李嘉诚会逃顶,这次会不会把我们套在山顶?" 贝莱德的回应被网友戏称为"打太极"。他们强调交易由欧洲航运巨头MSC主导,刻意淡化美国色彩。但数据不会说谎:贝莱德持有MSC 12%股份,而MSC的母公司正是意大利船王家族。更微妙的是,贝莱德去年刚接管乌克兰国有资产,如今又盯上全球航运枢纽。某军事评论员在直播中展示卫星图:"这些港口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美国若掌控,相当于捏住了中国外贸的七寸。" 国内舆论场炸开了锅。深圳货代公司老板老张算了笔账:"如果美国借港口提高停靠费,我们出口到欧洲的运费至少涨三成。"而财经博主"港股直通车"则扒出交易细节:贝莱德出价仅为EBITDA的13倍,远低于行业20倍的估值。"这哪是正常商业行为?分明是趁火打劫!"这种质疑在社交媒体获得23万点赞,评论区里"卖国""汉奸"的字眼刺痛眼球。 长和的港口交易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深层矛盾。当贝莱德这样的资本巨兽在全球攻城略地,主权国家如何守护经济命脉?当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碰撞,企业家的"嗅觉"能否超越资本逐利的本能?这场交易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无论是审查受阻还是分拆出售,都将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经典案例。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去全球化"浪潮下,我们该如何平衡对外开放与战略安全?就像巴拿马运河上的货轮,既要乘风破浪,更要把握航向。毕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贝莱德的资本战车碾过香江,我们更需要清醒认识:国家主权,才是企业最坚实的护城河。#李嘉诚在商言商# #李嘉诚卖港口!# #中国商业力量# #李嘉诚是奸商吗#

    小洙看世界 494 阅读 1 评论 1 点赞 2025-04-02 18:58

  • ..+贝莱德收购长和港口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国家出手审查果然稳准狠! 老美资本想用港口卡脖子,咱中国商船一年1200万集装箱过巴拿马运河可不是吃素的,战略资产必须守住底线。 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硬气审查交易,既防垄断又保经济安全,这才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全球化讲究的是互惠互利,与其搞零和博弈,不如多建几个港口合作示范区,让海运真正成为共赢的黄金水道。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夏慕槿苏 25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3 09:02

  • ..+#邱震海:李嘉诚不算优秀的企业家#在中美贸易战正在激烈进行中,李嘉诚把巴拿马的港口卖给美国,他这不仅仅是站队美国,简直是给美国递刀子!

    分秒必争漂流瓶W1 63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3 08:34

  • ..+李嘉诚卖港口意味的是什么? 此次交易涉及的43个港口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扼守全球6%海运贸易量,2023-2025年长和集团向巴政府上缴税费达5900万美元,累计超6.58亿美元。美国借“国家安全”施压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并推动长和集团出售港口,暴露其通过控制战略航道遏制中国的意图。 美国贝莱德财团收购后,将掌控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结合美国2025年拟对中国船舶加征最高150万美元单次港口“准入费”的提案,这些港口可能成为美国实施“贸易武器化”的工具,直接威胁中国航运成本与供应链安全,全球海运网络面临“收费站化”风险。 从商业逻辑看,长和集团港口业务2024年收益超452亿港元,是少数实现正增长的板块,却以228亿美元低价出售,且未公开招标,背离“利益最大化”原则。商务部专家指出其“在商不言商”,交易更似屈从于美国地缘政治压力,削弱中国在全球港口布局的影响力。 交易背后折射出中美战略博弈升级。美国通过资本运作与政策施压,试图重构全球航运规则,而中国作为海运贸易占外贸总量90%以上的国家,面临关键节点控制权流失的挑战。如何在商业决策中平衡国家战略安全,成为企业与监管层需共同面对的课题。 李嘉诚出售港口并非单纯商业行为,而是地缘政治角力的缩影。美国借资本收购强化对国际航道的控制,服务于其“印太战略”,此举不仅冲击全球航运公平秩序,更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供应链安全构成威胁。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海外资产处置需更审慎评估地缘风险,而维护关键领域的战略自主权,将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课题。

    黄姑娘 55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2 17:28

  • ..+李泽楷突然发声,旗下公司声明与长和集团业务完全分开,自2000年起无业务往来,强调未参与卖港口。 发声时机很微妙,三天前国家宣布调查长和集团228亿美元卖巴拿马港口给美国公司,李泽楷上周还在北京参加论坛,这周就撇清关系,引人怀疑怕被牵连。 长和卖港口一事引发轩然大波。巴拿马运河港口掌控全球6%货船运输,若交易达成,中国货轮可能被卡脖子。国务院港澳办批评交易不合商业逻辑,香港媒体称其给对手递刀,原本4月2日签合同,3月28日长和却突然说不签,令人摸不着头脑。 李泽楷与长和集团切割,很多人认为是家族留后路,盈科集团搞科技投资,和长和港口业务无关,网友翻出2018年李泽楷说不加入长和,这次像是旧事重提。李家两代人风格迥异,李嘉诚卖英国电网套现被赞有眼光,李泽楷这次切割却被疑父子演戏。 长和毁约要赔15亿美元,占去年利润23%,国家审查下交易大概率黄了,李泽楷声明更像提前找退路。豪门声明里毫无关系四个字,在这场风波里显得格外扎眼,或许对他们而言,这简单四字能规避不少风险,有时候确实比交易合同还重要,毕竟保住自身利益和声誉才是关键。

    心安说事 1785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4-03 08:34

  • ..+李嘉诚家族190亿美元港口交易竟成中美博弈“火药桶”! 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承载着中国21%的商船货运量和60%的中拉贸易。若被与美国政府深度绑定的贝莱德拿下,中国航运业恐遭“卡脖子”。 面对舆论,次子李泽楷紧急切割旗下盈科拓展与长和的关系。可市场不买账,长和系四大上市公司市值蒸发超800亿港元。 中国监管部门介入审查,这不仅是维护市场公平,更是捍卫国家战略利益。 如今交易暂缓,贝莱德和美国政府却态度强硬。长和进退两难,每一步都关乎其全球定位。 祖国是商人的坚强后盾,失去祖国的庇护,他们将如无根浮萍。大家怎么看这次的长和港口交易?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聪明的阳光iJJ 906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4-03 00:26

  • ..+巴拿马运河两岸港口,终于有了结果! 以前总觉得跟着那些商业巨头投资就如同傍上了摇钱树,只赚不赔。 就像李嘉诚,那可是商界的“超人”呢,在众多人眼中,他的投资决策宛如指向财富的罗盘。然而这次“售港”事件确实令人大为震惊。他打算把巴拿马运河两岸港口运营权卖给美国企业,这看上去是一个普通的商业投资,可背后却牵扯到国家战略利益。国家监管部门介入之后,交易暂停,长和系股价下跌,旗下上市公司损失惨重,四大集团暴亏781亿。这表明,资本即便再强大,一旦触碰国家利益底线,国家意志是不会妥协的。投资不能仅仅着眼于资本的力量,还得考虑国家政策、战略等诸多因素,否则就可能倾家荡产。

    岁月静好HMJa 82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2 06:43

  • ..+关于李嘉诚在国外卖港口,他媳妇不明白,为啥咱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要管?这涉及到域外管辖权的问题,好像国外的事儿,咱们也能插手? 这么说吧,这事儿得从《反垄断法》说起。别看长和注册地不在国内,买卖也不在国内发生,但如果这交易影响到了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那咱们就有权管。 李嘉诚这笔交易,具体会对国内相关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咱老百姓可能不太清楚。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手审查,肯定是评估后觉得可能有问题,才会这么做。毕竟涉及到市场公平,国家肯定不能坐视不理。 《反垄断法》这东西,确实挺有前瞻性的。要不然,遇到这种跨境的商业行为,想管都没法管。现在好了,有法可依,处理起来也更有底气,也更规范。 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国家出手挺及时,挺有必要的? 大家觉得呢,这事儿是不是应该管一管?

    随性自由的松鼠Qu 160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1 15:39

  • 情况不妙,李嘉诚疑转移资产,官方三部门发声定性,长和必输无疑

    李嘉诚的长和集团计划出售巴拿马港口给美国贝莱德集团,引发国际关注。交易被疑涉及资产转移,触碰到国家战略安全底线。官方三部门发声批评,交易暂时推迟,长和集团面临多重困境。这次巴拿马港口交易,看似是一桩普通的商业买卖,实则牵扯到深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

    弦音如梦 66 阅读 1 评论 2025-04-02 13:39

  • ..+李泽钜近日卸任政协常委,其身份变化引发诸多猜测。同时,长和集团原计划在4月2日前签署的巴拿马港口出售协议,也宣布暂缓。《星岛头条》报道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已介入审查,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业内分析认为,交易受审查并不意味着终止,而是需要更多时间推进。长和此举或出于国际局势复杂、各方利益权衡等考量。跨国交易不仅涉及资金和市场份额,还牵动地缘关系及供应链安全。目前,巴拿马港口的潜在买家众多,最终交易能否落定仍有变数,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高贵小鱼1J9 270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3 00:30

  • ..+李嘉诚暂缓出售港口释放的信号: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博弈再升级 近日,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暂缓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巴拿马港口等资产的决定,引发全球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商业巨头在全球化布局中的困境,更释放出多重深层信号,凸显国家利益与资本逐利间的复杂博弈。 第一,国家战略安全高于商业利益。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的贸易量,中国作为其第二大用户,超21%的商船货运及60%的中拉贸易依赖该通道。港口控制权转移至美资财团,可能威胁中国物流安全、抬高贸易成本,甚至为美国“卡脖子”提供抓手。中方通过《反垄断法》《国家安全法》介入审查,表明涉及核心战略资源的交易已超越商业范畴,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第二,中美博弈延伸至经济关键领域。 美方将此次交易视为“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契机,特朗普政府公开支持并宣称将对中国商船加征高额过路费。中方则通过法律审查、舆论施压及资本市场反应(长和股价单日暴跌4.7%)等多重手段反制,展现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这场博弈表明,地缘政治风险正深刻影响跨国资本流动。 第三,企业需在全球化中重新定位角色。 李嘉诚的“暂缓”实为多方压力下的妥协。港媒批评其“漠视国家利益”,港澳办与香港特区政府接连表态施压,凸显企业在重大交易中需兼顾商业逻辑与政治责任。此次事件警示跨国资本:在敏感领域,“在商言商”的纯粹逐利模式已难以为继,需将国家战略纳入决策框架。 结语: 李嘉诚的暂缓决定,既是商业权衡的结果,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未来,类似交易或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企业需在国家安全与全球布局间寻求新平衡。这一事件也再次印证: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没有脱离国家利益的“纯粹商业”,只有与国家共生的长远智慧。

    小米大叔 1302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4-01 20:13

丨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