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主! 162导航

专家谈四大行获5000亿元补充资本

阅读 5127984 话题 22008

  • 专家: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资本,能够提高建行、中行、交行、邮储四大行资本充足率各0.5个百分点以上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新华财经原标题:提升大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建、中、交、邮储四大行获财政部5000亿元补充资本新华财经北京3月30日电(记者余蕊、吴丛司、董道勇)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30日发布公告称,财政部拟通过认购各行本次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战略投资,扣除

    新浪财经 6012 阅读 24 评论 2025-03-30 21:21

  • 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将发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补充核心资本银行

    大金金说 849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10:52

  • #中国财政部#巨额特别国债即将发行,大动作来了!

    华不走侃娱乐 81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00:18

  • 定增5200亿!财政部带头豪赌国运,金融棋局如何落子

    海龟coco 1242 播放 1 评论 2025-04-01 10:55

  • 2024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的开局之年,浦发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452.57亿元,增幅创近12年新高。经营发展全面向好的背后,有哪些因素支撑?让我们走进现场!

    第一财经 783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15:18

  • ..+时隔15年的新一轮注资。国有大行历史上有三轮主要注资: 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 2003-2007年财政部通过汇金公司向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分别注资并实现AH两地上市; 2010年工行、建行、中行、交行通过配股补充资本; 此后农业银行、邮储、交行陆续通过IPO和定增等方式募资。 本轮注资是2010年以来主要国有大行统筹推进的新一轮股权融资,我们认为与上一轮类似,旨在应对资产和内生资本补充速度剪刀差背景下的资本压力,核心一级资本仅能通过外部股权融资和内生利润补充,不能通过资本债券补充,而近年来国有大行息差和盈利承压,因此有必要寻求外部融资。

    大国突突突 7064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2025-03-30 20:23

  • ..+对于财政部下发的特别国债,我们普通人该如何涉足? 了解国债信息 - 明确国债特点:特别国债通常具有期限长、信用度高的特点,是国家为特定目的发行的专项国债。此次发行的特别国债是为了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 - 掌握购买方式:个人投资者不能通过发行系统直接参与招标购买,但可以在交易所市场或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开通账户购买和交易。需提前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任一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个人债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并开通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也可以提前在证券公司开立普通A股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 评估自身情况 - 风险承受能力: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更适合选择稳健的投资方式。 - 投资目标和资金规划: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和资金使用计划来决定是否投资。如果有长期的资金闲置,且希望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特别国债。 做出投资决策 - 决定是否购买:若满足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等条件,可以考虑购买。购买时可对比不同渠道的交易成本、便利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购买途径。 - 合理配置资金:不要将全部资金投入国债,应遵循分散投资原则,将资金合理配置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如股票、基金、存款等,以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 此外,即使不直接购买特别国债,也可以关注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可能会对市场利率、经济增长等产生的作用,进而调整自己的投资和消费策略。

    第一个镜头 12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1 19:34

  • ..+大行定增是一项重大的资本运作,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深远影响。 1. 涉及银行 六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未参与此次定增。 2. 注资方式 四家大行的注资均为溢价注资,溢价幅度不一。 3. 参与者和影响 财政部是主要参与者,四家大行、股东以及特别国债购买人受到影响。 4. 历史沿革 六家大行在1998年和2003年有两次注资,之后的融资活动相对较少。 5. 利润分配政策 大行基本都有利润分配不少于10%的说法,此政策对股价可能会造成压力。

    矩阵 1507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2025-04-01 15:37

  • 四大行定增充实核心一级资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财政部拟出资5000亿认购。#四大行

    长江商报 586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14:32

  • ..+近日,多家大型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宣布将向财政部进行定向增发。简而言之,这意味着财政部将直接向这几家银行注资,总金额超过5000亿元。这表明国家正在实施一项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 通常情况下,货币宽松政策主要由央行执行,例如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来增加市场流动性,即所谓的“放水”。然而,此次操作并非通过降低资金成本来增加流动性,而是通过直接增加银行的资本金来扩大其信贷能力。 5000亿元的资本金注入将显著提升银行的放贷能力。根据这几家银行约10%的资本充足率计算,银行每增加5000亿元的自有资金,就能多放出5万亿元的贷款。如果按照我国规定的8%的资本充足率安全线计算,甚至可以放出6.25万亿元的贷款。 6.25万亿元是什么概念?去年美联储降息后,我国通过降准仅释放了2万亿元的流动性,而此次注资的规模堪称“核弹级”。这无疑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许多商品价格将上涨。例如,原本100元可以购买10斤肉,货币宽松后可能只能购买8斤。 当公众意识到货币贬值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钱用于消费或投资于各类资产,这可能导致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不过,这些资金正式进入市场尚需时日,对物价的冲击可能相对温和。此外,此次注资的主要目的可能并非直接刺激经济,而是为了向银行输血并重新定价银行资产。 此前,银行信贷大量流向地方债和房地产,而这两个领域的偿债能力目前都不强。许多银行因未能收回贷款,资本金减少,导致原本计划向地方、房地产以及科技和消费领域发放的贷款变得谨慎。然而,这些领域目前都急需资金支持,地方和房地产需要低息资金来置换债务,科技和消费领域需要低息资金来支持扩张。银行若不放贷,这些领域可能面临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此次财政部直接向银行注资,相当于消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几家银行的增发均以溢价方式进行。 中国银行的认购价为每股6.05元,较上周五A股收盘价溢价10%,较港股收盘价溢价接近40%。 建设银行的认购价为每股9.27元,较上周五A股收盘价溢价8.8%,较港股收盘价溢价48%。 交通银行的认购价为每股8.71元,较上周五A股收盘价溢价18%,较港股收盘价溢价超过30%。 邮储银行的认购价为每股6.32元,较上周五A股收盘价溢价21.8%,较港股收盘价溢价超过30%。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注资,更是对当前银行股估值的重新审视,相当于向市场参与者传递一个信号:你们低估了中国的银行资产。 这将带来什么影响,明白人都清楚。

    小久 25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1 07:50

  • ..+昨天发生大事了,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这四个大银行集体官宣增发股票,总共融资5200多亿。其中,财政部参与了大头,有5000亿。划重点,这次认购的价格相比最新的收盘价,基本上溢价了10%到20%。溢价收购,这不就是加价购买嘛?这传递的信号很明显。 我知道一有大事,你们就等着我分析,所以昨天晚上我也没闲着,一直在研究思考。今天我结合各个专业机构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和消化,再加上我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来讲给你们。 首先说个基础知识,啥是定增? 定增就是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向特定投资者,像机构或者大股东,新发行股票来融资的行为。说白了,就是私下不公开地卖点新股换现金。所以市场上对这事儿的理解特别两极化。 往好的方向看。 第一,刚才说的信号作用就很明显。国家愿意加价买,说明这东西本身就值这么多钱,现在的价格便宜了,被低估了。 第二,这个定增几年之后才解禁。国家的钱可不能亏吧,所以这几年拿着就等于是下有保底。给银行注资,能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还能对冲坏账风险,提升银行利润。要是能实现正循环,对银行可是非常有益的。 注资之后,银行有了更多本金,就能扩大信贷。咱都知道银行有个乘数作用,这5000亿进去,说不定能出来几万亿的贷款,用来帮助企业融资,带动和刺激经济增长。这些都是从乐观角度看,对银行行业和整体经济长远的效用。 当然,咱也得客观,也有偏负面的解读。 第一,持股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分红被摊薄了。这咋理解呢?又得说到基础知识了。定增之后,总的股本会增加,之前老股东的持股比例就降低了。同样固定的分红,分到每个人头上的自然就少了。所以对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最良心、最利好股东的行为,其实是回购。也就是出钱把市场上的股票买回来,然后注销掉,减少整体股票数量,这样股东持有的比例就高了。这就是定增和回购的很大区别。 说回这次银行的定增,我还听到一种不太乐观的解读。意思是,银行明明没爆雷,却提前定增融资,是不是有啥我们不知道的不好风险,比如坏账之类的。 但我个人觉得,不至于。要知道,在资本市场,一切能被预知的风险,都不叫风险。所以在我看来,这次更像是未雨绸缪。之前也说了,未来有可能降准降息,银行盈利有压力,所以先让银行有钱,这样才能给后面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好事儿。我个人一直持有银行股,老粉应该都知道。从2021年开始,我就一直拿着。当时我的逻辑其实是为了避险。我做了两件事。 一是降低仓位,落袋为安,把一部分钱从市场撤出来。 二是调整持仓结构,把像半导体那些偏成长性的、当时很火的股票全卖了,调整到偏防守防御的状态。 所以那时候我也跟你们说,我买了很多银行股,有港股银行,也有A股银行,做到知行合一。你们看,我从2021年1月,差不多就跟你们讲了之后,就持续买入。这几年一直都拿着。今年有一笔买入和卖出,做了个小波段,但整体的基础持仓没变过。 2021年刚买的时候,市场有系统性风险,全市场都跌,只是银行的防御性体现在比别的行业跌得少一点。往后看,2023年、2024年银行的表现都很不错。所以这两只产品,我确实赚了不少。 为啥市场不好的时候,银行股能赚钱呢?因为市场不好,整个成长股的想象空间受限,估值就会受到挤压。这个时候,很多人,包括机构,想法和我一样,就会在市场上找一些确定性高的东西。啥东西确定性高呢?就是以银行为代表的红利股。这些股票可能赚钱不多,但能持续稳定赚钱,还能持续给股东分红。所以你们总问的红利股,银行就是红利股的一大组成部分。

    来财来财 76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1 18:28

  • ..+金融圈直接炸锅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同时向财政部定向增发,财政部大手一挥,直接掏出五千多亿真金白银注资,消息一出,市场惊涛骇浪。 这背后信号强烈,与平常央行降准降息的“放水”不同,这次是直接扩建“水池”,专业术语叫“扩表”。 按这几家银行10%左右的资本充足率算,5000亿资本金能多放出5万亿贷款;若按8%的安全线算,更能释放6.25万亿。这资金量啥概念?远超去年降准释放的2万亿流动性,震撼十足! 大量资金释放,可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被稀释。大家或赶紧花钱,或买资产,股票、房子等价格可能上涨。但资金真正入市需时间,对物价影响较温和,不会巨幅波动。 这次注资,首要目的非单纯刺激经济,还给银行“输血”。此前银行信贷大量流向地方债和房地产,现这两领域偿债能力不乐观,银行资本金减少,放贷畏手畏脚。可这些领域急需资金——地方和房地产需低息置换债务,科技和消费需资金扩张。注资像定心丸,让银行大胆放贷。 还有关键细节,几大行增发全是溢价。如中国银行认购价较A股收盘价溢价10%,港股近40%;建行、交行、邮储溢价也显著。这是对银行股估值的重新评估,明确告诉市场:此前低估了中国的银行资产。后续影响,大家心里也该有了判断。 #上热门🔥 #每一帧都是热爱 #跟我打卡最红地标 #景点打卡 #上热搜

    车厘子 12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1 21:02

  • 四家国有银行 获财政部5000亿元注资 财政部将成交通银行控股股东 #交通银行

    长江商报 581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14:29

  • ..+最近看到四大行补充5000亿核心资本的消息,据说能撬动4万亿信贷增量!这种级别的资金活水注入市场,感觉像是给A股打了强心剂,难怪外资大摩、高盛都在喊“科技突破+政策红利”双引擎启动。 政策层面确实越来越给力,证监会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重大风险,散户踩雷概率直接减半!再加上央行工具箱里还有存款保险、稳定基金这些“压舱石”,长期资金入市的通道也打通了,制度护城河肉眼可见在加固。 虽然短期震荡难免,但科技公司的创新爆发太猛了——AI、新能源、半导体这些领域天天有突破,外资最近疯狂加仓中概股,MSCI中国指数业绩超预期的公司比三年前还多,资金嗅觉永远比人诚实。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3月最牛A股大涨超130%#

    可可脆皮卷 78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1 14:17

  • ..+财政部联合四大国有银行启动新一轮资本补充计划,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通过定向增发合计募集资金5200亿元,其中财政部承诺提供5000亿元兜底支持,专项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根据测算,每1000亿元资本注入可撬动约1.4万亿元信贷规模,理论最高贷款投放量可达7.28万亿元。 此次定增方案呈现三大特征:溢价幅度最高达21.5%,但股价仍处深度破净状态;财政部作为唯一认购方锁定股份五年;资金用途直指化解地方债务、处置房地产风险等关键领域。 数据显示,当前中行、建行A股市净率仅0.67倍,交行更跌至0.56倍,即使溢价定增后仍未达0.8倍行业均值,距离净资产仍有30%空间。 市场分析师指出,该举措虽在年初两会特别国债计划中已有预告,但执行力度超出预期。 溢价增发虽稀释每股权益,但财政部长期持股形成缓冲垫,配合近期存款利率下调政策,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望缓解。 不过,实体经济需求回暖程度仍是关键变量,1-4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4200亿元的数据,提示资金活化效率存疑。

    今天就 167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1 13:39

丨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