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主! 162导航

气象学上没有“地震云”的概念

阅读 3053179 话题 13103

  • 地震前天空会出现鱼鳞状的“地震云”?假的|破谣局

    近日,中国北京、缅甸先后发生地震。有网友称,地震发生前,天空曾出现形成放射状、排骨状、鱼鳞状等形态的云,并称之为“地震云”,预示着地震的发生。记者从广东省地震科普教育馆了解到,此说法为谣言。

    南方新闻网 556 阅读 13 评论 2025-03-29 19:13

  • 茂名高州发生级地震,市民感受明显震动。

    肥圆妹妹自媒体 4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03:48

  • 缅甸地震前出现的奇怪声音,是否与地牛有关 ?

    阿力大实话 300 播放 2 评论 2025-03-31 21:58

  • ..+级地震,云南的我也感到地面轻晃。 虽只是片刻慌乱,却让我们更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地球偶尔的小发作,是在提醒我们: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成为生活的预见者,乐观应对。 #防灾减灾 #地球的提醒

    薯条离不开番茄酱 322 阅读 2 评论 1 点赞 2025-04-01 07:54

  • 地震

    月明说 684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00:13

  • 地震来了拼命狂奔,这个知识你得了解

    老王很闲 507 播放 0 评论 2025-03-31 19:24

  • 汤加群岛7.3级强震 专家回应“地震活跃期”担忧

    中国青年网 905 播放 0 评论 2025-03-31 15:03

  • ..+为什么地震后容易下雨? 地震后容易下雨是有科学依据的。地震是地壳剧烈运动,这个过程会释放地壳中积聚的巨大能量到空中,让地面温度升高,地面水分迅速蒸发,地下水汽化后沿地震裂缝进入空气,形成很强的上升气流,水汽到高空遇冷凝结就降雨。 而且地震后地面粉尘大增,像2023年上犹县的研究提到,加上地磁地壳中金属矿物加热影响,地面水分快速蒸发,水汽和粉尘凝结为水或冰散落。同时粉尘上升加快云滴凝结核形成速度,就像一个个小核心让云滴附着变成雨滴下落。这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共同作用,使得地震后下雨变得很常见。

    梦想明天12 693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4-01 07:05

  • 不会地震的省市,你还知道那几个?#社会#情感#地震#省市#百科

    你的雷秘书 23 播放 0 评论 2025-04-01 08:06

  • 这地震太可怕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地震

    回到原点却回不到原来5I3z 199 播放 0 评论 2025-03-28 20:34

  • ..+云南天空惊现"血红色太阳",专家:可能是大气散射与折射导致。 网传画面。 3月28日云南。有网友疑问:云南天空惊现"血红色太阳",专家:可能是大气散射与折射导致。

    欢快饭团gD 3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31 21:57

  • ..+地震其实很简单,没见过的说来也不懂,见过农民用锄头挖土的就轻而易懂!地震就像农民挖土,锄头一下地,就算是人走过的路,也要四分五裂!地壳板块运动也是这样,像这次缅甸地震。印度洋洋底板块在地壳十公里以下就是上地幔,上地幔也就是玄武岩,原五到八公里。从上地幔到下地幔之间有近百公里,除了薄薄的玄武岩外,还有一层厚达三十到五十公里的热溶岩液浆岩!为什么有这层几十公里厚的热溶岩浆,那就是地地内部核引起地幔颤动,热能量穿透地幔,在玄武岩找突破口,地壳较薄的就会形成火山口并随时喷发;地壳较厚的就会使板块断裂,继续热溶形成地震波!这就是地球自转的抖动力,当地壳完全断裂,地表就会呈现房屋倒蹋、山体滑坡、河床断裂等强裂地震!原理是上地表硬、下地壳板块较软,在热能冲击波下很上硬部分分裂并塌陷,这就是地震!所以地球物理科学家们把板块运动分成几大部分:一是洋衣海沟断裂带,二是陆地结合部。海洋洋底也和陆地一样,有高山,高山洋面的为岛屿,有峡谷、高原、平坝、海沟等各种地形地貌。像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在地球上并不多,西印度洋有一条,但没有马里亚纳海沟那么长,大西洋有两条,但没有马里亚纳海沟那么深!而马里亚纳海沟长相奇特,它是笔直悬崖式,而且海沟底只有两三公里厚就是热溶岩浆,其实这两三公里就是前面所说的玄武岩!这层玄武岩除非不断裂,断了之后,日本及中国台湾都有倾斜太平洋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日本地质学家早己发现!如果下次富士山再次喷发,那有可能会撕断马里亚纳海沟地壳玄武岩,也会引响黄石公园火山喷发!这就是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洋底板块的较量!从地球地壳板块上分析:东西以太平洋板块开始,有大西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等四大板块,包括北冰洋和南极洲!在地球自转运动中,这些板块像人踩在运动架上左右上下摇摆!在这些板块结合部就是地震断裂带,之所以只要人类熟知地理,自然灾害就没有这么害怕!

    刚哥1001hsidn劉澗钢 702 阅读 1 评论 1 点赞 2025-03-30 07:26

  • 凌晨的地震告诉我们,如果这一震就是永别#地震预警 #地震

    稀里糊涂空调维修小学徒 162 播放 0 评论 2025-03-26 07:41

  • ..+#现代科学能准确预测地震吗?# 现代科学能准确预测地震吗? 答案很明确:目前人类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 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难题,尽管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地质数据,并建立了全球监测网络,但仍然无法像天气预报那样提前几天或几小时精确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 **为什么地震难以预测?** 1. **地球内部不可见**:地震发生在地下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断层带,人类无法直接观测其动态变化。 2. **触发机制复杂**:地震是地壳应力长期积累后突然释放的结果,但具体何时断裂、如何传播仍无法精确计算。 3. **前兆信号不明确**:虽然某些地震前会出现地壳形变、地下水异常、电磁波变化等现象,但这些信号并不稳定,无法作为可靠预测依据。 **现代科技能做到什么?** 1. **地震预警(不是预测)**: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差(电磁波比地震波快),在破坏性震波到达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争取避险时间(如日本、墨西哥的预警系统)。 2. **长期概率评估**:科学家可以分析断层活动历史,估算某地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发生概率(如美国加州地震模型)。 3. **实时监测与速报**:全球地震台网(如中国地震台网、USGS)能在地震发生后数分钟内精确定位震中、震级,但无法提前预报。 **未来展望** 科学家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地下传感器等新技术,试图提高地震预测的可能性。但目前,**防震减灾的核心仍是加强建筑抗震能力、普及应急知识,而非依赖预测**。

    黎簇12 652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3-28 23:21

  • ..+大地震来临前是有征兆的。像地面可能会小幅度摇晃,地下水位会有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地震活动让岩层变形了。动物也很敏感,鸡飞狗跳、老鼠乱窜都是可能的现象。 要是大地震真的来了,可别慌。在室内就赶紧躲到坚固桌子或床下,双手护头,远离阳台窗户,躲在内墙附近或承重墙角比较安全。保护头部是关键,用枕头之类的东西挡着。还要远离高楼、悬挂物这些危险区域。保持冷静才能更好求生,之后再想办法和家人联系。地震前准备些水、食物、电源、医疗物资和通讯工具也很必要,毕竟震后可能会面临各种短缺情况。

    招财猫 13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31 20:25

丨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