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主! 162导航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阅读 58532 话题 251

  •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1至2月支出进度加快

    财政部3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主要受部分中央金融企业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去年同期减少等一次性因素影响;

    新华网 31646 阅读 64 评论 2025-03-25 10:12

  • 财政部:加强对企业的纾困支持

    平湖万州 337 播放 0 评论 2025-03-25 12:44

  •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 - 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支出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支出进度为15.2%,高于过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积极财政政策明显靠前发力。 税收方面,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但证券交易印花税238亿元,增长58.9%,这和股市交易量上升有关。像西安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助力家电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91.7%,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促进消费的体现呢,期待它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灵巧喜鹊j6EPj 53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25 21:12

  • ..+财政部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五大方向 财政部发布2024年财政政策执行报告,提出2025年将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化解风险,并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数据显示,前两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9万亿元,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58.9%,主要受股市成交额增加推动。#财经形势解說# #资产上涨# #国家财经新政策#

    老大哥 167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25 09:56

  • 3.25 1-2月财政收支重点内容分析 #MLF #财政收支 #避险情绪

    艾丽的无废话财经 58201 播放 22 评论 2025-03-25 18:28

  • ..+财政科学管理,开启财政治理新篇[抠鼻] 2025年财政政策聚焦加强财政科学管理,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步,为国家经济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关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意见,是构建科学、规范、透明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任务。它打破传统预算模式束缚,让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更加合理高效。 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摒弃基数加增长的旧模式,一切从零开始,根据实际需求和绩效目标安排预算资金,实现财政资源的精准配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为财政支出提供明确标准和依据,让预算编制更精准科学。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提前对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风险进行评估,确保政策可持续。绩效管理的推进,将财政资金使用与绩效目标紧密挂钩,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升财政管理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落实落细一揽子化债政策,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推动平台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运营管理和偿债能力。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财政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责任制# #积极财政政策# #零基预算改革# #财税新启发# #税收理论# #会计新政策解读# #税法新政#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宝藏兴趣攻略#

    羊吃羊 1102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3-24 22:01

  •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1-2月支出进度加快 3月24日,财政部公布财政收支数据。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降1.6%,主要因部分中央金融企业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入库减少。而支出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 ,按今年支出预算数算,支出进度为15.2%,高于过去三年同期均值,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态势明显。 收入构成上,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国内增值税15128亿元,增长1.1%,和经济开门红相符;证券交易印花税238亿元,增长58.9%,得益于股票成交额增加。 支出结构方面,1-2月财政支出不光进度快,重点也很突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40亿元,增长6.7%;教育支出7377亿元,增长7.7%;科学技术支出1122亿元,增长10.6%。社保支出能稳就业、增收入、促消费;教育与科技支出利于构建“教育-人才-科技”循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意义重大,提前下达专项债券额度、优化预算执行机制,让财政资金快速转化为实物工作量,支撑稳增长,还靶向支持重点领域。 未来,积极财政政策还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规划,2025年将围绕扩内需、建产业体系、保民生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涵盖加大民生保障、扩大投资、提升科技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等举措。积极财政政策的靠前发力和后续推进,将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烟花 98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25 19:29

  • ..+【财政政策"开年即冲刺" 1-2月支出跑出加速度】 在国家稳增长政策指引下,2023年财政支出呈现明显前置特征。数据显示,前两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资金到位速度较往年提升20%,交通基建等重大项目资金支付率突破35%,展现出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鲜明导向。 政策工具箱精准投放:超3000亿元直达资金快速注入市县基层,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提前三个月下达,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战略性产业;新增1500亿元水利投资专项债,南方多省重大水利工程较计划提前开工。 专家分析,这种"早投放、快落地"的支出模式,既对冲了外部需求收缩压力,又通过基建投资形成实物工作量,为春耕生产、企业扩产提供了资金"及时雨"。值得注意的是,智慧财税系统实现资金穿透式监管,确保每笔支出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随着二季度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陆续兑现,积极财政政策将形成"支出提速+减负增效"的双轮驱动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榴莲味青稞酒 488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2025-03-25 19:54

  • 财政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QTV生活在线 645 播放 0 评论 2025-03-25 16:00

  • ..+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等。推进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提升行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合理安排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政府债券资金预算下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财政部相关人事就表示,今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之一在于大力提振消费。中央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在供需两侧发力促消费,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支持消费“以旧换新”,资金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直接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早些时候,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华泰证券研究所认为,政策从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服务消费提质惠民、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消费品质提升等八大方面持续布局,其中文体旅游等服务消费、家电家装以旧换新等大宗消费、IP+等新消费获有望带动行业整体从“修复性增长"向“内生性扩容"转型。看好2025年大消费板块配置机遇,情绪消费、国货崛起、AI+消费、银发经济等有望成为结构性投资主线,继续看好消费基本面逐步向好,以及消费龙头的估值重塑行情。 东海证券研究所 认为,政策强调联动效应,在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各项经济社会政策都体现促消费的政策导向。 华西证券研究所表示,政策的持续加码,凸显国家对2025年全面提振消费的战略规划和重心,往后看,各地后续或将持续出台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和财政政策真金白银全方位支持消费领域全面复苏,看好2025年内需消费改善提振方向,相关上市企业经营业绩有望迎来反转向上。

    清风探市 1927 阅读 1 评论 0 点赞 2025-03-25 08:02

  • ..+2024年3月2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提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1. 提高财政赤字率 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 2. 优化支出结构 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3. 增强地方财力 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 4.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企业的纾困支持。 5. 保障和改善民生 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6. 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支持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乡村发展和建设,促进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加快发展。 7. 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坎坷又如何 11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24 19:38

  • ..+县区财政太不易了,我们要珍惜工作的机会!好好干! 今天参加了区里的一个会议,听了财政局长和分管区长的发言,才真的了解到全区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政状况。 财政局长说,大家刚收到的这个月的工资,一直到17号还没有着落,我们是每月20号准时发工资,碰到20号是双休的情况,还会提前发放。 其实,平时我们也能感受到现在大家的消费普遍下降了。前几天买猪肉,摊子上摆了那么一大头猪,几乎没卖多少。摊主说,肉是好肉,就是卖不动。我问为啥,他说大家手里都没钱啊! 联想到某音上那些饭店促销的饭菜大跳价,68元竟能买到一个肘子和炒鸡,简直是便宜得没法说了。 现在就业机会少,企业普遍不景气,税源也少。分管区长说,2025年前2个月,每个月的税收才几千万,远远解决不了大家的工资缺口。 他还说,以后要勒紧腰带过日子,过苦日子。只是担心,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资会不会降低啊? 散会后,走在路上,听几个人都在说,现在能发上工资就不错了,咱不能偷懒耍滑,要好好干啊!不然良心有愧!

    风的传说 255038 阅读 226 评论 111 点赞 2025-03-25 16:28

  • ..+积极财政政策“考前发力” 护航经济稳中求进 2025年开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地方债发行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围、民生与科技支出力度增强等“组合拳”密集落地。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靠前发力、精准滴灌”的强烈信号,为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为何要“考前发力”? 1. 应对内外压力,巩固复苏基础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内消费与投资需求仍需提振。通过提高赤字率至4%、专项债规模增至4.4万亿等举措,财政政策主动加杠杆,旨在扩大内需、对冲外部冲击,增强经济韧性。 2. 优化供给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 政策资金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倾斜,例如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增长10%,地方政府投资基金带动千亿级社会资本投入未来产业。此举不仅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突破,更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 3.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腾挪发展空间 通过置换高成本债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地方政府付息压力显著减轻,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为民生保障和重大项目投资释放空间。 政策成效初显,影响深远 稳增长效应突出:1-2月财政支出进度达15.2%,基建投资加速落地,制造业税收增长9.5%,经济“开门红”基础夯实。 消费市场升温: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春节家电销售增长166%,文旅消费税收提升14.6%,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民生与长期发展并重:社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速高于整体,养老金与医保补助标准提高,既缓解居民后顾之忧,又为创新蓄能。 展望未来,财税改革同步深化,零基预算试点、消费税征收环节调整等举措,将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政策“组合拳”兼顾短期稳增长与长期增后劲,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底盘。 #财政部:明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 #三个万亿级财政政策释放什么信号# #经济论谈# #经济学热话#

    老孙说财经 87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3-25 21:56

  • ..+【财政"强心针"提前到位!前两月支出进度创五年新高】📈 国家财政开年即冲刺!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15.3%,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创下近五年最快支出节奏。在"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政策导向下,7.6万亿资金精准直达重点领域: ➠ 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7%,水利工程开工数较去年同期翻番 ➠ 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达34%,城乡居民养老金实现"十八连涨" ➠ 科技创新投入增长12%,首批产业基础再造专项资金已下达80% 值得关注的是,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已发行过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基建项目获重点倾斜。专家分析,财政政策"早发快用"有效对冲外部压力,配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预计二季度将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经济回升注入更强动能。#经济回暖 #政策红利 (数据来源:财政部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通报)#经济回升暖#

    奋发熊猫W 1581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3-25 18:24

丨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