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多所中学周末开启自主学习模式
阅读 133593 话题 573

高中生周末到底双休还是不休?长沙多所中学已开启“自主学习”模式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是否参加学校周六自习完全遵循我们的意见,这样的安排让我可以更加合理地调配自己的时间。”2月23日,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学生刘同学告诉记者,学校还要求有意参加的学生及家长需提前申报,以便学校统筹安排。
..+热烈支持高中学生双休 作为一个天天亲眼目睹高中学生的人,我举双手赞成双休和早晚自习!如果有100只手,我都要举起来赞成! 内卷,把家长卷疯了;内卷,把学生卷焦虑了!社会卷的乱套了!回归自然,回归平静,把人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上去,这才是正常人社会!
..+现在提倡高中双休,我们早就是了,除了高三补课,其他年级一律不补。问题是有两个要解决: 1.私立高中是否也采取双休。好果只管公立,这不是造成不平等教育。且很多人拥向私立,冲击公立教育。 2.管不管办学机构,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六日报班补学,这样孩子和家长负担更重。经济的,时间的。双休变双修,双修学生变双休克了。 3.要严厉打击地下办学,很多机构隐藏在居民区家里办学,形成对国家政策变相抵抗。 希望双休落到实处,学生好好消化一周所学。
..+最近网上说的高中孩子要实施双休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反对,说什么费钱了,补课了,孩子就每周就休息两天,为什么要去给他们补课,感觉都是家长自己内卷吧,好像孩子就不能休息了,难不成把孩子累死,🈶些家长就不会换位思考,想想孩子天天这么早起晚睡的,对身心健康是不是伤害太大,让孩子们适当放松一下也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啊!我家孩子高三了,强制住宿,每次孩子回来就不开心,说快抑郁了,一月放一次假,确实太熬人了,成年人有几个能熬住的,反正我支持孩子们双休,给孩子喘气的机会,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他们的健康快乐是最重要的。你想想就算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没个健康的身体家长开心吗?
..+第三篇《高中生周末双休政策务必全国统一推行》:在上两篇文章发布之后,杭州高中双休新政引发的讨论,正从钱塘江畔蔓延至全省乃至全国。这场讨论早已超出地域限制,直击中国教育的核心矛盾:在“剧场效应”愈演愈烈的当下,教育公平究竟需要怎样的制度保障?当周末补习机构换上“思维训练”的马甲继续狂欢,监管利剑又该如何精准出鞘? (注:剧场效应最早由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用来描述一种社会现象,即社会成员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了他人的利益和整体秩序,从而导致了集体悲剧的发生) 杭州高中生双休政策现在面临一个残酷现实:单兵突进的政策极易陷入“囚徒困境”。有很多家长认为这只是一阵风式的政策,施行几周后就会恢复原样,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甚至一些支持双休的家长也对政策的长期延续持怀疑态度。某市高中老师也坦言:“我们不敢贸然跟进杭州的双休政策,怕其它学校继续补课导致我校升学率滑坡。”这种担忧不无依据——2023年河北某县中学取消周末补课后,次年重本率下降2.3%,校长在家长会上鞠躬道歉的场面登上热搜。当教育竞争仍是零和博弈,任何局部的减负尝试都可能沦为“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种困局暴露出更深层的制度缺陷。北京某教育政策专家指出:“当前高考招生仍以省为单位划定名额,省内教育生态实为命运共同体。”若不能在全国特别是全省层面建立统一规则,就会出现“杭州学生双休、温州学生单休、衡水模式依旧”的荒诞图景。如果全省不能统一,那就容易造成省内地区间教育失衡;如果全国不能统一,那更让“减负”异化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权——当浙江家长担忧“双休拉大差距”时,中西部县城家长却在质问:“我们连双休的资格都没有吗?” 要求全国强制统一高中双休的呼声,本质是对教育起跑线重塑的诉求。在现行体系下,一些“超级中学”高中生每周学习时长比普通中学多出15-20小时,这种“时间差”直接转化为升学竞争中的不对等优势。2024年清华大学新生调查显示,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中,82%经历过“月休一天”的极限模式。当时间压榨成为某种“资源优势”,教育公平便成了空谈。 全国统一双休的可行性远比想象中坚实。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普通高中师生比已达1:12.5,完全具备提升课堂效率的空间。广东某示范性高中实行“5天教学制”后,通过优化教学设计,高考重本率连续三年上升。更具说服力的是日本经验:自2002年推行“每周双休+禁止周末补课”政策后,东京大学录取学生中县级普通高中比例从18%升至37%,证明科学减负反而能促进人才选拔公平。 当然,制度设计可以需要更多智慧:梯度推进,允许教育资源薄弱地区逐步调整;动态监测,违规学校削减招生名额;补偿性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专项教育经费,弥补课堂改革成本等等。相信只要目标明确,执行有力,教育部门和专业人士总能找到科学合理的办法。 那么让很多家长患上焦虑症的,双休之后的补习监管困局又该怎么解决呢?现有监管手段的疲软确实令人担忧。尽管“双减”政策明确要求节假日禁止学科培训,但2024年南方某市暗访发现,周末补课转入居民楼、家长公司会议室、甚至小区快递驿站。更严峻的是“高端私教”市场膨胀:北京海淀区某重点中学教师私下一对一授课时薪达5000元,服务对象明确标注“仅限老学员推荐”。这种地下市场的繁荣,也确实正在制造新的教育特权阶层。如果“双减”不严格,那“双休”又有何意义? 破解困局确实需要组合拳,需要教育、市场部门的强力监管和建立惩处措施。如将违规机构纳入征信系统,禁止其法人进入教育行业;如严查公立学校老师利用双休日开班授课;如建立有奖举报机制,严厉打击无证培训班开班补课等等。相信只要雷霆出击,必然能产生好的效果。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对此有耐心和一定包容度,客观来说,即使再严厉的监管,也很难将所有周末学科补课行为一网打尽,但只要让绝大多数违规补课停止,绝大多数学生正常享受周末即可。 全国统一双休与补习监管的联动,实为对教育系统性重建的倒逼,这场改革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打破“拼时间=拼前途”的集体认知惯性。当河北衡水中学宣布“探索双休制度”时,其校长在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不是向政策低头,而是向教育规律低头。”这种转变揭示了一个本质问题:教育改革的阻力从来不在技术层面,而在既得利益者的思维定式。 推行全国统一双休与补习强监管,既需要制度设计的刚性,也考验社会共识的弹性。教育本该是点燃火种的过程,而非压榨生命的苦役。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件上的“严禁”,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或许只有当所有孩子都能在周末的阳光下自由奔跑时,“卷”与“躺”的虚假对立才会真正消解,教育的真谛才会在制度的托举与人性的舒展中浮现。 注:第一、第二篇文章见下面链接以及评论区置顶链接。
..+高中生双休,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 校外培训机构快笑疯了吧?义务教育阶段不让搞线下培训班了,高中又封闭管理,搞得教培行业是怨声载道,现在江苏省推广高中生双休?每周上五天课休两天,很多人拿学习和上班比较,其实是太小看上班附属的时间成本,先说通勤时间,最起码每天上下班坐地铁公交或者开车吧,少的半小时一小时,来回就是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回家做早饭晚饭,有时候还要逛菜市场,高中生需要花费这些时间?宿舍到教室走路十几分钟就够了,食堂吃饭。上班可以摸鱼,有轻松的时段也有紧张的时段,有张有驰,高中生要保持每天全神贯注,学习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推高中生双休,解决不了教育内卷的现状,只会让高中生更疲于上课外辅导班,家长付更多的钱。如果真想解决高中生的课业负担,建议周六日这样上,每上一节课,自习一节课,交叉来,下午再来一小时体育课,这样虽然是周六日,但是学生负担没那么重,相当于两天上了不到一天的课,学生还上两节体育课。
..+不只是河南,我注意到好几个省的条友都在说高中双休了。 网上看到消息,说是河南高中全面双休,我本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之所以关心高中双休,肯定是因为跟自家密切相关啊!我们家就有高三学生。 上周是开学第二周,周五下午老师在群里通知,休息返校照常,还是周六下午放学周日下午返校。特意问了孩子上其他学校高二的同事,回复说照常单休。 好吧,起码洛阳,并没有全面双休。 这几天注意到有河北,安徽的条友也在讨论当地高中双休的事儿,有的晒出来截图,已经收到学校老师的通知开始实行了。 原来我以为高中实行双休,仅是河南省主政教育的在本省倡导的呢,看来这应该是国家层面的决策吧! 以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虽然目前一年还能毕业一千多万的大学生,但是连着的这两三年,全年出生人口尚不足一千万,现有的教育资源过上几年难免过剩啊!孩子们,真的不用那么那么卷了! 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河南家长有多卷# #身边的河南事儿# 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吧!
双休是不能解决学生睡睡眼不足问题的。有效的办法是学生每周六天学习制,教师周六周一轮休制,在校早7点起床,晚22:30就寝制。以上是讲高中。
丨头条热榜
- 1乌称希望在重建等方面得到中国帮助
- 2军工虎谭瑞松被除党籍:靠军工吃军工
- 3从两个关键词看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
- 4DeepSeek预测哪吒2最终票房
- 5美国机场数十人斗殴
- 6默茨宣布获胜 德国联盟党赢得大选
- 7泽连斯基:若能带来和平愿辞去总统
- 8印女孩称被60余人性侵 已有58人被捕
- 9余承东:3月发布新形态手机
- 10日薪600 制衣村老板排队等工人挑
- 11鹿晗邓超深夜喝酒聚餐
- 12特朗普马斯克发梗图调侃回应争议
- 13白宫为何想要泽连斯基移居法国
- 14陈赫直播被追问鹿晗关晓彤是否分手
- 155G比4G辐射更强对人体危害大?谣言
- 162025研考复试有哪些新变化
- 17小米机器人团队公布人形机器人进展
- 18默茨将把德国带向何方
- 19王德顺讲述88岁人生最大遗憾
- 20俄战机投下4枚重磅炸弹轰炸乌军
- 21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立志下次取胜
- 22深圳众擎实现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
- 23阿里投入3800亿建设云和AI硬件设施
- 24如何看待德国联盟党赢得大选
- 25谁把泽连斯基逼到用辞职换安全
- 26中央: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 2744岁辽大教授祝志川突发疾病去世
- 28贾静雯大女儿晒海边比基尼照
- 29电车在掉头车道直行撞上道牙
- 30日本超市之王为何在中国内地连亏8年
- 31泽连斯基回应美国千亿美元援助
- 32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哪些新信号
- 33考研查分
- 34蔡正元:解放军已具备远洋作战能力
- 35俄军称摧毁乌军领导层集中地
- 363个月大宝宝不想打针装睡
- 37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原局长被查
- 38不少欧洲国家认为放弃援乌意味投降
- 39路虎揽胜运动特别版2月28日发布
- 40《六姊妹》霹雳舞女婿滑进老五心趴
- 41美官员:美国在重新考虑对俄乌立场
- 4212岁女篮小将梦幻脚步燃爆全场
- 43土地承包为何要延长三十年
- 44美国国际开发署2000名员工将被解雇
- 45小米15 Ultra和SU7 Ultra定档
- 46农村老人为城里儿孙做全屋改造
- 47父亲通过抓阄给两儿子分房
- 48古特雷斯就俄乌冲突三周年发表声明
- 49小米小鹏蔚来等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 50中央一号文件里出现了哪些高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