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主! 162导航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阅读 358786 话题 1539

  •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大河财立方消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大河财立方 20819 阅读 3 评论 2025-02-23 19:46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个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实际问题下实招干实事的振兴农村的好举措。

    神秘饺子2 7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21:36

  • ..+果不其然,新年后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关于农业农村的一部指导性文件。 近十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振兴乡村,富国强民,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文件,有力地反映了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极大重视。 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裕,则国家富裕。同时国家明确表态,决不允许任何地方,任何人出现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让我们满怀信心,同心同德,把农村建设的更美丽,农民生活的更幸福。

    小城故事 13068 阅读 0 评论 7 点赞 2025-02-23 18:53

  • ..+这几个政策是真好!切切实实的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之前还一直担心户口从农村转到城区,老家的几亩地会不会被收回,今天看来是多虑了!还有取消了在就业地参保的限制,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劳动者自由流动!

    橙子吐槽会 95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4 00:08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直指现在农村农民的痛点,并指出改进的方法和方向,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多多研究深入领会文件精神。

    三个臭皮匠107300301 4314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2-23 20:23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来源:新华社

    市场日曝 64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19:32

  • ..+#农业人口转移县城化能否促进城乡发展#不仅促进,而且是两个都发展了,一举多得,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全部腾出,一望无边,为农业规模智能机械化,创造了优质条件。农民住进了县城,改变了生活环境,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福利,出门也方便,购物,读书,就医等,方便多了。国家想办法投资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再创造就业机会,农民能就业又有“五险一金”,国家和农民都无后顾之忧。城镇化率又达标,消灭了城乡差别,没有了“三农”差别,还没有“乡,镇,村,组”建制,机构又改革了,财政又节约了,共同富裕又实现了,农业强国也实现了,农业工业产业链体系也形成了,中药生物制药体系也形成了,就业范围也扩大了,央企,国企,民企转型进入农业发展也实现了,未来土地无人耕种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了,国家的粮油豆果蔬安全了,不怕卡脖了,农民的土地流租费也安全了,土地质量也要得到保障安全,企业运着也要顺利进行,不断发展壮大,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

    农必改 1075 阅读 5 评论 3 点赞 2025-02-23 16:26

  • ..+#三农发展记划# #对农民好政策# #农民要想振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核心政策解读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1. 资源分配挂钩机制 政策内容:将转移支付(财政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建投资额度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度挂钩。 意义:激励地方政府主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推动城镇化进程。例如,人口流入多的城市可获得更多土地指标和资金,缓解城市扩容压力。 2. 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管理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户籍政务服务平台,简化落户流程,推行“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公共服务覆盖:以常住地(而非户籍地)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如医疗、社保)的提供依据,打破城乡户籍壁垒,促进公平。 二、重点民生保障措施 3. 住房保障扩围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稳定就业、长期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保障房、公租房等政策范围,缓解农民工城市居住压力。 4. 随迁子女教育保障 提高公办学校就读比例:通过增加学位供给、降低入学门槛,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推动教育公平。 5. 社保与就业权益 全面取消参保户籍限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直接参加社保,解决异地参保障碍,保障养老、医疗等权益。 三、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与退出机制 6. “三权”法定保障 明确进城落户农民仍保留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消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 7. 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探索通过补偿、置换等方式,允许农民自愿退出土地权益(如宅基地复垦指标置换城市住房),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四、政策目标与影响 - 短期效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改善其教育、住房、社保待遇,稳定农民工城市生活。 - 长期意义: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 创新亮点:通过土地权益保留与市场化退出机制,平衡农民进城意愿与农村资源盘活需求。 总结:此次政策通过“户籍松绑+公共服务兜底+土地权益保护”的组合拳,既为农民进城铺路,又为乡村振兴留资源,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

    海阔任鸟飞G 37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22:20

  • ..+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解读#中央1号文件#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核心目标,围绕粮食安全、防止返贫、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等关键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下从政策框架和普通人经济机会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乡村振兴政策的核心框架 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承包地: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整省试点范围,稳定承包关系,化解延包矛盾。 宅基地:允许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但严禁城镇居民下乡购买宅基地或退休干部占地建房。 集体建设用地:推动存量入市改革,完善农民收益分配机制,促进财产性收入增长。 2. 粮食安全与单产提升 主攻单产: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结合,扩大整县整乡试点范围。 耕地保护:严格耕地总量管控,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建房等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治理。 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防止规模性返贫:健全监测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支持,重点帮扶易地搬迁户和低收入人群。 资产长效管理:清查脱贫攻坚形成的资产,建立登记台账,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 4.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技术应用:推动生物育种、无人机、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构建自主创新平台。 资源整合:发展智慧农业、农机装备升级,推广水肥一体化和防灾减灾技术。 5. 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 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链向县域延伸。 基础设施:延伸完善农村交通、物流、供水、电力等设施,推进快递进村和冷链配送。 二、普通人经济机会分析 1. 农业产业链参与 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或加入合作社,参与粮油、大豆、油茶等单产提升项目,获取补贴和收益分成。 特色种养: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木本油料(如油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结合政策扶持扩大市场。 2. 新业态与服务业 农村电商与物流:借助“快递进村”政策,开设村级物流服务站或参与农产品电商销售,链接县域供应链。 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文化和生态资源,开发民宿、研学基地、农事体验项目,对接文化产业赋能试点政策。 3. 科技与绿色产业 农业技术服务:成为农业科技特派员,推广智慧农业设备或提供无人机植保、数据管理等服务。 生态治理:参与黑臭水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盐碱地修复等项目,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PPP模式合作。 4. 县域就业与创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西部县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如纺织、食品加工),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返乡创业:利用“归雁政策”支持,开发家庭农场、合作社,或依托县域产业园区孵化创新项目。 5. 基层服务与治理 村级公共服务:参与网格化管理、文化惠民活动(如“戏曲进乡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等,获取政府购买岗位。 监督与合规服务:协助“对村巡察”中的资产清查、政策落地,或成为基层法律、财务咨询服务的提供者。 三、风险与挑战 1. 政策执行差异:土地流转需避免行政强制,关注地方实施细则。 2. 市场波动: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局势影响,需结合保险和订单农业降低风险。 3. 技术门槛:智慧农业和数字技术需一定技能储备,可依托“科技小院”等培训资源提升能力。 总结#三农新机遇。# #关注三农服务。# #对农民好政策# #关注三农话题。#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通过改革、科技、产业融合等多维度政策,为普通人提供了从农业生产到新兴服务业的广泛机会。核心在于抓住县域经济、土地改革红利和科技赋能趋势,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探索可持续的增收路径。更多细节可参考文件原文及配套实施方案。

    七不七饭的柒柒 69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2-23 18:45

  • ..+大城市的春天来了 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 《意见》提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湾区生活画板 117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22:48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深化农村改革:在土地方面,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盘活宅基地,完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利益分配;资金方面,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人才方面,完善培育机制让农村建设者各展其能,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医疗问题助其融入城市。 保障粮食安全:从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扶持畜牧业、强化耕地保护等九个方面,全方位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收官之年的文件,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建立帮扶制度、健全资产长效管理机制作出系统部署。 推动农业创新: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有助于推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发展,加快农业产业链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 促进城乡融合:突出县域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和城市联系更紧密。 助力社会治理与生态保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一个莽小哥 9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22:36

  • ..+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为了解决农村现存问题,以科学提振农村发展,严抓严管县、镇、村的管理干部,要起到带好头,做好事,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农村人口转移城镇化,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承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学种植,养殖,培养技术人才转向农业发展。#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

    奋发生活家XJ 6672 阅读 1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22:04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农民咋办? 中央和国务院发了文件,要改变农村,让农村人也过上好日子。 以后在城里打工的农民,更容易落户了。 城里的房子、小孩上学,都能和城里人一样。 现在,那些在城里稳定工作的农民,以后买房更容易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 打工的农民,也不用担心户口问题了,直接在打工的地方就能登记户口。 以后大家都能享受一样的待遇,不用分城里人和农村人了。 现在,农民的日子真的要变好了! 很开心!

    幸福北镇2w3 25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4 01:45

  • ..+总结一下刚刚发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延续“三农”工作核心地位,以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以科技赋能农业升级,通过土地制度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城乡融合发展等举措,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政策既保持粮食安全、防返贫等底线思维,又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县域经济”等创新方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系统性支撑。

    lili 10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19:04

  • ..+#现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方向正逐步从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模式转向更加开放、公平和灵活的管理体系。结合近年来的政策实践与学术讨论,其核心方向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取消城乡户籍分割,建立统一居民登记制度** - **城乡户籍并轨**:逐步消除“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身份登记制度,以居住地作为户籍登记的主要依据。例如,部分城市已试点取消户籍性质划分,统一为“居民户口”。 - **身份证功能的扩展**:未来居民身份证不仅是身份证明,还可能集成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动态管理,为跨区域流动提供便利。 ### 2. **放宽落户限制,推进人口自由流动** - **差异化城市落户政策**:根据城市规模分类施策。例如,中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特大城市则以“合法稳定就业或居住”为条件逐步放宽。2019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 **租房落户与人才政策**:多地推行“租房可落户”政策,降低外来人口落户门槛。同时,针对高技能人才、农民工等群体制定专项落户通道,例如上海的居住证积分制度。 ### 3.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剥离户籍福利属性** - **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逐步将教育、医疗、住房等福利与户籍脱钩,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例如,深圳等地试点将非户籍人口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部分地区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在居住地参加中高考。 - **社会保障可携带性**: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转移接续机制,解决异地参保与报销难题。2020年后,社保跨省转移政策进一步简化,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 4. **强化法治保障与信息化管理** - **户籍立法完善**:未来可能通过专项立法明确户籍制度的登记功能,保障公民迁徙自由,例如《户籍法》的制定或修订。 - **数字化治理**:借助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人口动态管理,提升户籍登记与公共资源分配的效率。例如,居住证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流动人口数据。 ### 5.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 **中小城市吸引力增强**:通过产业转移和公共服务优化,缩小城乡及区域差距,减少人口向特大城市的过度集中。例如,云南等地试行“城乡兼有”政策,允许农民保留农村权益的同时享受城市福利。 - **特大城市治理创新**:面对人口压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如积分落户、居住证分级)平衡发展与公平。例如,北京、上海探索以居住年限替代户籍作为公共资源分配依据。 ### 挑战与展望 尽管改革方向明确,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大城市资源分配压力、地方财政负担加重等难题。例如,特大城市若全面放开户籍,可能导致教育、医疗资源挤兑。未来需通过中央与地方协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逐步推进,最终实现户籍制度从“管理工具”向“服务载体”的转型。 总体来看,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以居住登记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法治和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旨在促进社会公平与人口红利释放。

    @诗意微风 328 阅读 1 评论 0 点赞 2025-02-23 10:30

丨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