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主! 162导航

新希望已投资多家机器人工厂

阅读 4645584 话题 19938

  • 新希望已投多家机器人工厂,刘永好:一台机器人售价相当于两个工人年薪,企业就接受了

    近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访谈节目中谈到,近几年投资了智能机器人工厂,将农业场景和机器人结合,做出切菜机器人等应用,“效果很好”。刘永好表示,当一台机器人的售价等于两个工人的年薪,企业就接受了,“换句话说,我买一台机器干两年就回本”。

    界面新闻 336812 阅读 2236 评论 2025-02-21 18:53

  • 未来机器人将批量生产,资本家越来越发达,百姓越来越失业。

    登石浪子 261 播放 2 评论 2025-02-21 13:23

  • 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一台机器人售价相当于两个工人年薪,企业就接受了。#刘永好#机器人#人工智能#ai#科技改变生活

    夜听9068 3542 播放 0 评论 2025-02-21 20:29

  • 刘永好谈雷军

    月光吟 91 播放 0 评论 2025-02-21 20:16

  • #新希望已投多家机器人工厂 ,刘永好:一台机器人售价相当于两个工人年薪,企业就接受了#新希望 #刘永好 #机器人 #投资

    界面新闻 37750 播放 108 评论 2025-02-21 18:44

  • ..+#新希望已投资多家机器人工厂#看看娃哈哈宗老的社会责任感[赞][赞],一直采取原始方式,主要保证员工的就业。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都用机器人,普通老百姓生活越来越难!

    傲雪迎春2022 46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2 09:23

  • ..+近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访谈节目中谈到,近几年投资了智能机器人工厂,将农业场景和机器人结合,做出切菜机器人等应用,“效果很好”。刘永好表示,当一台机器人的售价等于两个工人的年薪,企业就接受了,“换句话说,我买一台机器干两年就回本”。据节目介绍,新希望已成立自己的数字科技公司,投资数十家机器人公司。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访谈中提到的智能机器人工厂及其在农业场景中的应用,反映了当前农业科技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将机器人技术与农业结合,新希望集团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以下是这一策略的几个关键点: 成本效益分析:刘永好提到,当一台机器人的售价等于两个工人的年薪时,企业就愿意接受这种技术。这种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机器人在长期使用中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 技术应用:新希望集团开发的切菜机器人等应用,展示了机器人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中的实际应用。这些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任务,从而减轻工人的负担,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数字化转型:新希望集团成立数字科技公司,并投资数十家机器人公司,显示出其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通过投资和研发,新希望不仅能够掌握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还可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其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行业影响:新希望集团的这一举措可能会对整个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产生示范效应,推动更多企业采用智能机器人技术。这种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智能机器人有望在更多农业场景中得到应用。这不仅包括食品加工,还可能涉及种植、养殖、收获等多个环节,从而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智能化。 总的来说,新希望集团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和应用,展示了其在农业科技化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整个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香柏树 1892 阅读 2 评论 0 点赞 2025-02-22 06:55

  • ..+机器人用纸造的?真让人疑惑,景兴纸业主要是纸业相关,怎么也成机器人制造厂了?

    多彩明月A0 21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1 21:36

  • ..+新希望集团刘永好谈雷军: 我没有雷军长得帅,粉丝量没有雷军多, 但勤奋程度差不多。 现在各行各业的企业大佬都在和雷军比,但有几个老总有雷军的胸怀,挨了那么多骂,一直在默默地做事,从手机被人骂粗粮,小米汽车被水军黑,股价从发行价12,到现在50多块,中间虽然有跌宕起伏和破发, 无论怎样,小米是成功的!

    懂点产品的厨子 465 阅读 1 评论 0 点赞 2025-02-22 13:52

  • ..+2.17民企座谈会简直是商界神仙打架!宁德时代曾毓群、阿里巴巴马云、华为任正非、比亚迪王传福……大佬云集,其中新希望的刘永好,带着背后传奇的家族故事,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刘永好,这位74岁的高级工程师,同时也是全国工商联盟副主席,一出手就是王炸。早年,他和兄弟四人创立希望集团,之后因理念差异,重新整合,打造出如今大名鼎鼎的新希望集团。在他的带领下,新希望一路“狂飙”,冲进中企500强,成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2岁时,刘永好潇洒退休,把舞台交给了女儿刘畅。 刘畅,45岁,北大毕业的高材生,新加坡籍,现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长。23岁时,她化名“李天媚”,隐姓埋名进入自家企业磨炼。30岁便挑起大梁,负责东南亚业务,能力超群。她的丈夫孙浩是北电毕业的导演,两人育有子女,生活低调又幸福。 刘永好的妻子李巍,同样是位女强人。73岁的她,毕业于川大医科,是新希望控股非董。26岁本科毕业,44岁创办彩地印刷公司,49岁成立枫澜公司,72岁出任新希望服务控股非执行董事,一路“打怪升级”,事业版图不断扩张。 在我看来,刘永好一家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家族企业的传承更是处理得恰到好处,刘畅接过接力棒后,为新希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他们不仅是家族荣耀的缔造者,更是广大创业者的精神灯塔。期待新希望在未来继续引领行业,创造更多商业奇迹,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逐梦!

    呜哇说事 87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2 14:25

  • ..+新希望已投多家机器人工厂,刘永好:一台机器人售价相当于两个工人年薪 慢慢就形成恶性循环了,资本家为了省钱让机器人工作,原来的工人没了工作就没了收入,最终造出来的产品没人去消费了! 人口大国不想办法解决就业问题,反而大力发展机器替代普通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让人费解。 国家应该出台机器人税,将这些税收补贴失业的民众。也算是尽一份社会责任吧! 说实话,这次的,工业革命,跟以往的工业革命完全不一样,以往的工业革命是技术的提升,效率的提升,但不是对人的替代,但这次的工业革命完完全全是对人的全部替代,你所做的AI都能做,又好又便宜,你是老板,你肯定会使用AI完全代替人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这样的事实已经在很多行业,很多公司发生,使用AI替代员工,这不是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以目前AI的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速度,几乎所有行业无一幸免,全部都有被AI替代的岗位,这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机器人和AI的普及确实会替代大量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那些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岗位。这不仅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还可能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资本家通过使用机器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普通劳动者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最终可能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大量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和AI取代,而政府和社会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社会不平等将进一步加剧。失业人群的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而资本家和技术拥有者则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富。这种不平等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静水流深 2580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2-22 11:46

  • ..+刘永好押注农业机器人,传统农业要变天? 最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农业机器人的一番表态,在农业圈和科技圈激起千层浪,让大家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到传统农业智能化转型这件大事上。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和行业变革逻辑?又会给未来农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影响?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一、商业账本:算清人力与机器的经济账 刘永好提出的“机器人售价≈2倍工人年薪”,看似简单的等式,实则暗藏玄机。就拿2022年来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6.5万元。这么一算,要是机器人单价能降到13万元,企业2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和制造业3 - 5年的设备投资回报周期相比,这简直就是“短平快”的投资选择,哪个企业看了不心动?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工资支出对比。实际上,机器人上岗,社保缴纳(约占工资总额30%)、员工培训成本、人员频繁流动带来的损失这些隐性成本都能省下来。就像有家食品厂,引入切菜机器人后,原料损耗率从人工操作时的3%直接降到0.8%,一年节省的成本超过百万。从商业角度看,农业机器人投资回报率高、长期成本低,无疑是传统农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的“香饽饽”。 二、技术突围:攻克农业复杂场景难题 农业生产和工业流水线可不一样,那场景复杂得很。蔬菜形状大小各异,农田里温湿度随时变化,这对机器人技术是巨大考验。不过新希望投资的切菜机器人成功“突围”,靠3D视觉识别和柔性夹爪技术,把分切精度提升到±0.5mm,效率更是人工的4倍。这就好比给农业生产装上了智能“大脑”和灵活“双手”,让复杂的农事操作变得高效又精准。 在产业链布局上,新希望通过控股的草根知本集团,从核心零部件,像驱控一体化模组,到具体场景解决方案,实现了全链条覆盖。旗下参股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产品线均价从2019年的15万元降到2023年的8万元,降幅达47%。价格降下来,更多农业企业就能用得起机器人,加速农业智能化普及,从技术和产业层面为农业变革注入强大动力。 三、未来蓝图:重塑农业格局 生猪养殖领域,自动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成效显著。在一个存栏5000头的猪场,原本需要6人巡检,现在1人就行,疫病识别准确率还能提升到95%。按照新希望目前的存栏量估算,全面智能化每年能节省人工成本超20亿元,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农业机器人越来越普及,就业结构也会发生大变化。预计到2025年,智慧农业领域会涌现出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数字农场规划师等30多个新岗位,人才缺口高达200万。这意味着农业不再是传统印象里的“泥腿子”行业,而是充满科技含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其中。 再把目光放到全球市场,中国设施农业机器人渗透率目前还不到2%,和荷兰15%的渗透率相比,差距不小。但要是能实现刘永好提出的成本目标,我国农业自动化率有望在5年内突破10%,农产品出口成本降低18 - 25%。到那时,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有竞争力,有望重塑全球农业贸易格局。 四、挑战与破局:智能化路上的荆棘与曙光 当然,农业机器人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场景碎片化问题突出,需要开发3000余种专用末端工具,才能满足不同农事需求;而且在潮湿环境下,机器人耐久性不足,平均故障间隔只有2000小时。 面对这些难题,新希望选择投资数十家机器人公司,用资本优势加快技术迭代速度,通过开放农业场景,让机器人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快速成熟。这场农业智能化竞赛,对新希望这样的传统产业集团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型之战,也是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科技化的关键一步。 刘永好对农业机器人的布局,不仅是新希望集团的战略抉择,更是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未来,农业机器人能否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让中国农业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人生脚本说 42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22 11:56

丨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