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img/icon/hot.png)
结婚人数下降对经济有何影响
阅读 459318 话题 1971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2b29000036f8405561443~tplv-tt-poster-sc-center:1125:780.jpeg?_iz=30575&from=sign_default&lk3s=8d617dac&x-expires=1741824000&x-signature=c1dVFAFb16sX5AvKvUAoRc5T9IM%3D)
..+看看身边,确实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了,怪不得2024年结婚对数创下最低纪录呢,相应地,以后的人口出生率也会越来越低。 试想一下,再过二十年,年轻人的数量越来越少,满大街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整个社会毫无生机、暮气沉沉的,到那时,国运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2024年度结婚登记数量再度下探,带来的影响是 今天,看到一组民政部门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万对,与2023年度比较,全国结婚登记数减少157万对,下降21%;离婚登记数增加了2.8万对,上升1%。据说,2025年春节后,一度出现离婚排队的不正常现象,未来堪忧。 不婚不育,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城市里,大龄青年男女越来越多了,在农村里,哪个村子没有光棍汉,而且呈大幅增长态势。 城里人,高学历有文化的女孩子,对婚姻期望值过高,有的女孩子攀比心作怪,不仅要求男方买房买车,还要三金五金,更要高额彩礼,这样层层加码得到的婚姻,充满了浓浓的金钱味道,男方家庭不堪重负,有的不得不借钱娶亲,男女双方结婚后,还要偿还债务,影响了小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来是烟火气十足的幸福新生活,却常常经常硝烟四起,争吵不断,这样的婚姻何来长长久久,一拍两散,各奔东西。 在农村,一家女百家问,明码标价,狮子大开口,有钱人家娶的起,经济不富裕的家庭,只得打光棍。 结婚登记数量持续下降,影响了人口增长,医院妇产科医生面临下岗,幼儿园关门,小学教师下岗。未来堪忧啊!#2024结婚率#
..+近10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速度下降惊人。 1、2014年:1306.7万对,下降约3.0%; 2、2015年:1224.7万对,下降约6.28%; 3、2016年:1142.8万对,下降约6.69%; 4、2017年:1063.1万对,下降约7.0%; 5、2018年:1013.9万对,下降约4.63%; 6、2019年:927.3万对,下降约8.54%; 7、2020年:814.3万对,下降约12.19%; 8、2021年:764.3万对,下降约6.14%; 9、2022年:683.5万对,下降约10.57% 10、2023年:768.0万对,增长约12.36% 11、2024年:610.6万对,较上年下降约20.5%。 这个数据看的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11年间里,只有23年结婚率是增长的,其余年份全部都是下降。 14年到24年下降了600多万对结婚人口,约下降了50%多。结婚人口减少,意味着出生人口也会跟着减少。一个国家建设得再好,再强大如果没有了人,那发展注定失去应有意义。 而阻挡年轻人结婚的原因也无非两点。一是压力,无论是房贷车贷,还是生活成本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二是思想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更多重视自我感受,喜欢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而结婚生子太过沉重。 无论如何还是得想想办法啊!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建议?欢迎评论区提出来。
..+#为啥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下降的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六个维度: 一、经济压力指数级增长 1. 房产困境: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普遍超过20:1,婚房购置成为"不可能任务" 2. 职场内卷:996工作制下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小时,挤压婚恋时间 3. 婚姻成本:从彩礼到婚礼的全流程花费已达城市居民年均收入3-5倍 4. 育儿经济账:0-18岁城镇子女养育成本突破100万元 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 1. 城市化率突破65%带来的原子化生存状态 2. 高等教育普及率57.8%推迟适婚年龄 3. 数字经济催生新型雇佣关系,社会保障覆盖率不足 4. 代际支持减弱:421家庭结构难以提供传统婚育支持 三、价值体系代际更迭 1. 马斯洛需求上移:95后"自我实现"需求较80后提升37% 2. 婚姻祛魅化:民政数据显示离婚/结婚比连续15年攀升至53.3% 3. 性别革命:女性高等教育占比52.1%,婚育机会成本显著提高 4. 亲密关系多元化:民政登记的同居伴侣五年增长280% 四、技术革命重构社交 1. 虚拟社交时长日均3.2小时,稀释现实交往密度 2. 算法推荐机制制造"信息茧房",降低婚恋匹配效率 3. 元宇宙概念催生数字分身社交,重构亲密关系认知 4. 社交软件泛化导致"选择过载悖论" 五、制度保障相对滞后 1. 生育支持政策覆盖仅达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42% 2. 职场性别歧视整改率不足30% 3. 保障性住房供给缺口超过3500万套 4. 跨地域社保衔接障碍影响婚姻决策 六、全球趋势共振影响 1. 东亚文化圈普遍晚婚:日本平均初婚年龄男性31.7岁/女性30.7岁 2. 欧美非婚生育率达40%以上 3. 全球生育率下滑至2.3,低于人口更替水平 4. 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后物质主义指数上升19个百分点 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工业化后期社会关系的必然重构,反映了个体主义与集体秩序的再平衡。解决方案需要建立新型社会契约:包括弹性工作制度、住房保障改革、生育支持体系、性别平等深化和亲密关系教育创新等系统性工程。未来的婚育模式或将呈现多元化、阶段化、契约化特征,形成传统婚姻、协议伴侣、独身主义等并存的生态格局。
..+#结婚人数下降,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从古至今人口增长都是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
..+今年离婚更多,结婚还会大幅度下降
..+为什么年轻人都不结婚生子了? 中国当下的低出生率和结婚率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显著挑战,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经济压力、社会观念变迁、女性地位提升、政策遗留影响以及文化转型等复杂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一、经济成本攀升:生育与婚姻的“奢侈品化” 高昂的经济压力是抑制生育与婚姻意愿的首要因素。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达53.8万元,若计算至大学毕业则升至68万元,其中教育支出占比最大,包括学区房、课外培训等“内卷化”投入。同时,住房成本成为年轻人组建家庭的主要障碍,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普遍超过20倍,加之彩礼、婚礼开支等传统负担,许多年轻人选择推迟或放弃婚姻。经济压力不仅体现在直接支出上,还包括女性因生育导致的职业中断与收入下降——生育后女性工资率平均下降12%-17%,晋升机会显著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生不起”的困境。 二、社会观念转型:从“家庭本位”到“个体优先” 传统“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被个人主义取代。当代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与生活品质,将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置于婚姻生育之前,“先立业后成家”成为普遍选择。单身文化与丁克主义的兴起进一步削弱了婚育吸引力,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后,更倾向于通过事业而非家庭实现价值。此外,独生子女一代在成长中习惯了资源集中,对多子女家庭的抵触情绪也影响了生育意愿。 三、女性角色变迁:职业发展与生育的冲突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与职场参与度增加,加剧了生育的机会成本。调查显示,69.3%的城镇女性因育儿被迫中断职业,60%的育龄妇女担忧生育影响事业发展。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同样突出,超六成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及婚育计划,部分企业隐晦施压要求员工推迟生育,导致女性在家庭与事业间陷入两难。尽管政策提倡男女平等产假,但实际执行中仍以女性为主承担育儿责任,进一步降低了生育意愿。 四、政策滞后与公共服务不足 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影响仍在持续,一代人形成的“少生优生”观念难以短期内扭转。尽管近年政府推出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如延长产假、育儿补贴),但托育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全国0-3岁婴幼儿入托率仅4.29%,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且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收费高昂,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难以缓解。此外,政策激励力度有限,例如部分地区提供的生育补贴仅相当于数月工资,难以覆盖长期养育成本,导致公众对政策效果信心不足。 五、城市化与家庭结构变迁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核心家庭模式普及,传统多代同堂的互助网络瓦解,育儿支持减少。城市高密度生活与快节奏工作压缩了个人时间,年轻夫妻面临“无人带娃”的窘境,而社区托育资源匮乏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问题。同时,城市高房价迫使许多家庭选择小户型住房,物理空间限制也抑制了多孩生育意愿。 结语 低生育与结婚率是经济、文化、政策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解决需系统性改革:通过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等降低生育成本;完善普惠托育体系与性别平等的职场环境;推动婚育观念转型,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唯有综合施策,方能破解这一“低生育率陷阱”,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婚姻与生育价值# #结婚率要提高了# #为何要成家?# #不婚族之谜# #社会变迁与婚姻# #谈谈生育之现状#
..+结婚彩礼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社会因素 - 男女比例失衡: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国部分地区男多女少,尤其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在婚姻市场上议价能力提高,男方家庭为娶到媳妇,不得不提高彩礼金额。 - 家庭期望和压力:一些家庭会根据彩礼衡量新婚夫妇社会地位和家庭实力,这种期望使得男方家庭为满足女方家庭要求,支付更高彩礼。 - 攀比心理:社会中攀比心理普遍存在,一些人出于面子和虚荣心,互相攀比彩礼金额和婚礼规模,导致彩礼不断攀升。 - 社会风气:在部分地区,支付高额彩礼被看作社会地位和家族荣耀的象征,这种风气推动了彩礼上涨。 经济因素 -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婚姻生活物质需求增加,彩礼金额也随之上升,且内容还可能包括房产、车辆等大额资产。 - 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方家庭可能将彩礼视为女儿未来生活保障,或对家庭劳动力的补偿;阶层流动焦虑也使部分家庭将彩礼当作跨越经济阶层的筹码。 文化因素 - 传统习俗影响:彩礼起源于先秦,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在一些地区被视为婚姻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为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坚持较高的彩礼标准。 - 文化观念差异:不同地区风俗习惯不同,对彩礼的认知和要求也有差异,部分地区的高额彩礼习俗可能影响周边地区,形成连锁反应。 法律因素 现行法律对彩礼性质界定模糊,司法实践中常以“赠与”或“习俗”处理,缺乏明确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彩礼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规范。 #为什么结婚彩礼越来越多#
..+近年来,离婚率居高不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1. 2015年:384.1万对 2. 2016年:415.8万对 3. 2017年:437.4万对 4. 2018年:446.1万对 5. 2019年:470.1万对 6. 2020年:433.9万对 7. 2021年:283.9万对 8. 2022年:287.9万对 9. 2023年:259.3万对 10. 2024年:262.1万对#离婚率有点高#
丨头条热榜
- 1哪吒2成中国影史第一部90亿电影
- 2京东正式进军外卖市场
- 32025年“春风行动”陆续开展
- 4《哪吒2》预测票房最高飙至145亿
- 5金店爆满 有人排队13小时才能进店
- 6“核酸大王”张核子被限制高消费
- 7移除钓鱼岛周边设置浮标?中方回应
- 8公安打击涉男孩放鞭炮引爆沼气谣言
- 9男子正月初九买金条5天赚2万多
- 10李雪健谈反腐
- 11谢广坤饰演者遭女儿控诉
- 12女子10年前买1千克黄金现净赚30多万
- 13哪吒2冲进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5
- 14美防长欢迎马斯克审查五角大楼
- 15重庆拆迁户被立交桥压屋顶?不实
- 16市民们情不自禁下跪磕头送别黄旭华
- 17饺子希望媒体能给自己打马赛克
- 18山东淄博一山上发现人类骸骨
- 19上午大会闭幕下午就放哪吒2
- 20最后一位红十四军战士吴九成逝世
- 21跳江救人“白龙马”又生病了
- 22马克龙领着莫迪一路曲折后见到万斯
- 23《哪吒2》被偷票房损失惨重是影城
- 24为什么中国黄金热潮可能即将开始
- 25法美日三国航母开进亚太意欲何为
- 26老外看完哪吒2称中国动画杀疯了
- 27一些珠宝饰品不再用黄金
- 28夫妻参加比赛 妻子徒手扛起丈夫跑
- 29马云现身阿里巴巴杭州园区
- 30台湾民众街头送别黄旭华院士
- 31特朗普称若没有美国加拿大啥也不是
- 32泰国老人被家人确认去世后突然苏醒
- 33吴艳妮新年首秀夺冠给自己打0分
- 34特朗普对所有输美钢铝征收25%关税
- 35小火苗引燃抹布 男孩以为镜片上有烟
- 36库里生涯常规赛对利拉德18胜8负
- 37大量黄金被从英国运往美国
- 38霍启刚:很多同胞为中国香港队欢呼
- 39太乙真人口中的“正版”哪吒长啥样
- 40《三叉戟2》崔铁军拿潘江海茶叶送人
- 41唐鉴军前妻回应女儿唐墩墩直播
- 42申公豹出现在盘子里了
- 43王德顺:我都忘了给哪吒2配过音
- 44哪吒3推迟上映?豆瓣显示2030年
- 45琼瑶丈夫前妻去世
- 46中国AI技术实现反向输出
- 47哪吒2纪录片全网上线
- 48开封武汉将迎"胖改"超市
- 49丹麦人呼吁买下美国加州
- 50国内黄金市场可能会重现爆发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