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四款车型横向对比
阅读 123329 话题 529
比亚迪最畅销的四款神车横向大对比!值不值得买? #dou是好车
我不是比亚迪粉丝,也没买比亚迪车。但我看好比亚迪,今年超过650万台都有可能。
..+#比亚迪有何底气敢停售燃油车?# 1. 时间证明,自己造不好燃油车。如果继续在这个赛道上走,只能跟着国外品牌很难超越。 2.对国内新能源转型的大势的把握和判断。中国对新能源车支持力度还是蛮大的,能够准确判断出来这个趋势。 3. 自己本来就是做电池的,在新能源上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在技术上是领先的。
..+比亚迪技术储备深不可测[赞]王传福王者格局[赞]多元化发展多个领域井喷式高增长[赞]你以为他是做汽车的,其实他是做手机的,是做电池的,是做海洋运输的,是做芯片的,是做储能的,是做芯片的,很多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喷比亚迪,真是可笑至极[赞][赞]。。。。
..+如何看待比亚迪 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30.05 万辆,同比增长 49.16%? 比亚迪2024年1月销量数据一出,果然又成了车圈焦点。先甩结论:**稳中带狠,但隐忧浮现**。作为新能源“一哥”,比亚迪这波操作既有意料之中的强势,也有值得玩味的细节变化。(以下数据均以官方发布为准) 一、销量速览:同比大涨,环比“春节杀” -1月总销量**:20.1万辆(乘用车20.2万辆,含出口3.6万辆) - 同比增幅**:33.9%(2023年1月15万辆) - 环比下滑**:40.7%(2023年12月34万辆) 划重点:同比大涨在意料之中(去年1月疫情刚放开,基数低),但环比近乎“腰斩”看似吓人,实则春节假期背锅——生产线停工、交付延迟属于行业常态。参考往年,2月数据会更具参考性。 二、细分战场:**“电比油低”战略初见成效? 1. 纯电 vs 插混:纯电9.3万辆(同比+47%),插混10.8万辆(同比+24%)。 纯电占比提升:从去年同期的43%升至46%,印证比亚迪“两条腿走路”策略中,纯电车型加速渗透。海鸥、元PLUS等入门车型持续走量,高端腾势N7/N8则仍需破局。 2. 出口狂飙:3.6万辆创单月新高(同比+247%),占总量18%。 海外成第二增长曲线:泰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建厂提速,但需警惕地缘政治(如欧盟反补贴调查)和本地化供应链挑战。 三、暗流涌动:价格战下的“以价换量”能走多远? 开年降价王:秦PLUS DM-i杀入7万区间,海豚荣耀版官降,直接掀翻A级车市场桌子。 毛利率承压:2023年Q3比亚迪毛利率已降至22%(特斯拉18%),降价换市占率的同时,能否守住盈利红线?尤其面对宁德时代“锂矿返利”和特斯拉下一代低成本车型的围剿。 四、对手视角:**特斯拉“偷袭”成功? - 同期特斯拉中国销量7.1万辆(环比-24%),看似被比亚迪甩开,但Model 3/Y 75%的毛利率仍碾压行业。比亚迪的销量优势≠利润优势,高端品牌仰望、腾势能否打开局面,将决定长期天花板。 五、未来看点:技术牌还能打多久? 第五代DM混动:网传热效率超46%,若年内落地,插混市场统治力或再升级。 智能化短板:城市NOA落地速度落后新势力,与大疆/地平线的合作能否补课? 储能赛道:动力电池外供加速(特斯拉柏林工厂已用比亚迪刀片电池),或成新增长点。 总结:销量王的“甜蜜烦恼” 比亚迪1月数据稳住了基本盘,但“以价换量”的副作用(利润稀释、品牌内耗)已开始显现。2024年新能源车市进入淘汰赛,比亚迪能否在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中找到平衡,将决定其从“国产一哥”到“全球巨头”的跨越速度。 一句话:销量数字只是表象,背后的技术储备和全球化布局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春节假期未过各大车企就发布了2025年1月份的销量。 比亚迪30万辆,在吉利和奇瑞发布之后,比亚迪发布了1月份销量,300538量,同比增长48%。环比下降40%以上,守住了老大的位置。也算正常吧,毕竟1月份过年,工作日少。 吉利1月份销量26.67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27%,创单月最高记录,也是唯一一家同比环比双增长的车企。其中新能源销量超12万辆,估计很多是银河贡献的。 奇瑞22.43万辆,同比增长10.3%。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稳住了20万辆以上的水平,为今年冲击300万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捷途5.8万台,智界1.3万台持续热销。星途和icar未过万。出口大概率10万左右。 长城1月份8.09万台,月销未过10万,不过出口2.8万台,同比增长6%。 截止目前长安还未公布1月份销量。合资品牌一汽大众销量14万辆,一汽丰田6万辆,其他合资品牌预计不会超过10万台。 #2025年1月车企销量# #谈谈汽车销量# #比亚迪汽车# #奇瑞汽车# #吉利汽车#
..+比亚迪汽车适合什么人群:来看deepseek的答案 1. 环保支持者 - **特点**:注重环保,支持低碳出行。 - **推荐车型**:比亚迪的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如汉EV、唐DM-i等。 2. 科技爱好者 - **特点**:喜欢智能科技和先进配置。 - **推荐车型**:搭载DiLink智能系统的车型,如秦PLUS EV、宋PLUS DM-i等。 3. 家庭用户 - **特点**:需要大空间和高安全性。 - **推荐车型**:唐DM、宋MAX等,空间宽敞,适合家庭出行。 4. 城市通勤族 - **特点**:日常通勤,注重经济性和便利性。 - **推荐车型**:e系列如e2、e3,续航适中,适合城市短途出行。 5. 预算有限者 - **特点**:追求高性价比。 - **推荐车型**:F3、秦Pro等,价格亲民,配置实用。 6. 商务人士 - **特点**:需要高端形象和舒适体验。 - **推荐车型**:汉EV、唐DM等,外观大气,内饰豪华。 7. 长途驾驶者 - **特点**:经常长途出行,注重续航和舒适性。 - **推荐车型**:唐DM-i、汉DM等,续航长,驾驶舒适。 8. 年轻消费者 - **特点**: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 **推荐车型**:海豚、元PLUS等,设计年轻化,适合个性化需求。 总结 比亚迪车型丰富,覆盖不同需求,无论是环保、科技、家庭、通勤、预算、商务、长途还是年轻消费者,都能找到合适的车型。
..+马斯克也无语了!比亚迪1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确实打脸了!王传福这一下直接把汽车市场游戏规则改写了,本来都以为今年全系标配天神之眼已经是王炸。但是谁能想到他又来一个8年之内电池免费更换的政策,而且光1月份销量就来到了300538台。 咱也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确实客观说一下!比亚迪的销量其实已经打在公屏上了!430万的销量谁能做到?而2025年第一个月就干到了30万+,这下完全失控了!一年没有500万根本刹不住车吧!友商完全放弃治疗了吧!
..+尽管销量仅比特斯拉少2.5万辆,但比亚迪以4500多辆的微弱优势击败特斯拉,夺得了“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头衔。 其他汽车制造商就没那么幸运了。受创最严重的汽车制造商包括大众,该公司曾认真考虑关闭其在德国的三家工厂。在日本,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量超过了丰田,尽管丰田的电动汽车销量只有 2,223 辆 日产是另一家在中国市场亏损严重、陷入困境的老牌汽车制造商。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正与本田进行合并,以避免倒闭。 福特在中国的销量也出现下滑,尽管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销量没有上述公司那么糟糕。Stellantis 在中国的销量也出现下滑,这让该汽车集团陷入困境,导致现任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 (Carlos Tavares) 突然辞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品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吉普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最终于 2022 年申请破产,三菱则于 2023 年彻底退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