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山东各地都吃啥
阅读 335262 话题 1438
谚语里的年俗丨初七人日太阳照 健康无病五谷好
编者按:蛇年新春将至,阖家团圆的氛围弥漫在大街小巷。“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当我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简单却富有韵律,浓缩着特定的年俗活动。
..+你可知道正月初七,有哪些秘密? 过年时,大家都对初一、十五的习俗门儿清,可正月初七,这看似平平无奇的日子,却藏着超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人都不知道! 传说女娲造物,前六天依次创造了六畜,直到第七天,人类才诞生,所以正月初七也叫“人日”,是全人类共同的生日!正因如此,这天的习俗满满都是对人的祝福和祈愿。 饮食上,“七宝羹”是不少地方的必备。这羹由七种蔬菜精心熬制,每种蔬菜都有独特寓意,像芥菜寓意长寿,芹菜代表勤劳。一家人围坐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七宝羹,温暖又幸福,你家有这样的传统吗? 吃面条也是初七常见的习俗。面条细长,人们相信吃了它,能缠住岁月,让家人长命百岁。小时候,每到初七,长辈总会念叨着“多吃点面条,长命百岁” ,现在想想,都是满满的回忆。 在古代,初七还有“戴人胜”的讲究。人胜是用彩纸、丝绸做的精美头饰,造型多样,戴上它,喜庆又吉祥。要是现在还流行戴人胜,走在大街上,那得多热闹! 初七还是文人墨客的盛会。他们相约登高,吟诗作赋,以文会友,畅抒胸臆。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你最想和哪位诗人一起登高写诗呢? 正月初七,藏着老祖宗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深厚文化。这些习俗,你家还保留着哪些?快来评论区聊聊,让我们一起把这些传统传承下去!#传统节日与美食# #正月初七# #习俗#
..+今天正月初七啦,这可是传统的人日节,也就是“人人的生日”!先给大伙送上最实在的祝福,愿大家都能增福增寿,新的一年好事连连!这人日节,那历史可老悠久了,老祖宗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藏在里头。从古代起,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又是吃七宝羹,又是登高祈福,就盼着能平安健康、幸福美满。我觉得这可不单单是个仪式,更像是给咱平淡日子加点甜,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些传统节日就像咱文化的“定海神针”,让咱别忘了根,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新的一年才刚开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倍儿棒,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能使劲儿折腾,追逐梦想,享受生活的乐趣。也祝大伙干啥都顺风顺水,工作升职加薪,生活和和美美,没有烦恼找上门。更盼着每个人都能财运亨通,钱包越来越鼓,福气越来越旺,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能如你所愿。让我们揣着这份美好的期许,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向新的一年,一起加油!
..+正月初七的意义。 正月初七是"人日",也称"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是中国传统习俗中人类的生日。这一说法源于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在创世时第七日造出了人。 在正月初七这一天人们有以下饮食习俗: ·七宝羹:是用7种菜做成的羹。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荽、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面条:要求面条又长又薄,"薄"通"瘦",又语数谐音,寓意着长寿,也象征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不让时光匆匆流逝。还有"拉魂面"的说法,提醒人们收心准备投入春耕生产。 ·饺子:饺子寓意吉祥、团圆、幸福如意,趋吉避凶、招财进宝。吃饺子也有缠住岁月的双腿,希望留住时间让生命更长久的意味。对于即将离家返回工作岗位的人来说,还有留住与家人相处时光的含义。 此外有些地方正月初七还会吃煎饼、鱼、汤圆等。煎饼寓意生活团圆美满,有头有尾,五谷丰登;鱼象征年年有余;汤圆代表幸福美满。
..+人日:初七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正月初七,在传统习俗中被称为“人日”,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的特殊日子。从古老的传说到独特的庆祝方式,初七的习俗贯穿了华夏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 神话起源与文化寓意 关于人日的起源,有着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传说。相传,女娲初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创造了人类。这一传说不仅解释了人类的诞生,更赋予了初七这一天特殊的意义,使其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庆祝,既是对女娲创世功绩的纪念,也是对自身生命的礼赞。 在传统文化中,“七”这个数字也蕴含着独特的寓意。它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关,代表着一种圆满与和谐。正月初七处于春节假期之中,是新年里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旨在祈求新的一年里,个人平安健康、家庭和睦幸福、社会繁荣昌盛。 戴人胜 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通常以彩纸、丝帛、金箔等材料制成人形。初七戴人胜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晋代就已流行。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人们将人胜戴在头上,或贴于屏风、门窗之上,寓意着新的一年人丁兴旺、生活美好。 在古代,人胜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妇女们会精心剪裁、绘制,将人胜装饰得五彩斑斓。不同地区的人胜造型也各具特色,有的简约质朴,有的繁复华丽。如今,虽然戴人胜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已不再普遍,但在一些传统节日活动或民俗展览中,仍能看到这一古老头饰的身影,它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唤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吃七宝羹 七宝羹是初七的一道传统美食,由七种蔬菜熬制而成。各地所选用的蔬菜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包含芥菜、芹菜、菠菜、韭菜、葱、蒜等。这些蔬菜不仅富含营养,而且各自有着独特的寓意。例如,芥菜谐音“介”,有“介寿”之意,寓意长寿;芹菜的“芹”与“勤”同音,象征着勤劳;菠菜的“菠”谐音“博”,代表着博学多才;韭菜的“韭”与“久”同音,寓意长长久久;葱寓意聪明伶俐;蒜则象征会划算、会过日子。 在初七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七宝羹,既享受了美食带来的愉悦,又寄托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吃七宝羹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传递着家庭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温情。 登高 初七登高的习俗在一些地区颇为盛行。人们在这一天登上高处,如山峰、城楼等,俯瞰大地,舒展身心。登高的寓意丰富多样,一方面,它象征着“步步高升”,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业、学业等各方面都能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登高望远可以开阔视野,让人忘却烦恼,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在初七登高赋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更抒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登高的习俗依然深受人们喜爱。每逢初七,许多公园、景区都迎来了众多登高的游客,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捞鱼生 捞鱼生是广东、广西等地初七的独特习俗。鱼生,又称生鱼片,通常选用新鲜的鱼,切成薄片。在捞鱼生时,人们会将鱼生与各种配菜,如胡萝卜丝、白萝卜丝、姜丝、葱丝、柠檬叶丝、花生碎、芝麻等放在一起,然后大家围坐,用筷子将食材高高挑起,口中还念念有词,如“捞起,捞起,风生水起”。 捞鱼生的过程充满了欢乐和仪式感,高高挑起的食材寓意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事业发达、生活富足。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积极追求。 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初七有送火神的习俗。人们用纸扎成火神爷的形象,在上面写上“火德真君”等字样,然后将其送到村外,点火焚烧。送火神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家中不发生火灾,生活平安顺遂。 在送火神的过程中,人们会举行简单而庄重的仪式,口中念念有词,表达对火神的敬畏和祈求平安的心愿。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火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安全的重视。虽然现代社会的消防设施日益完善,但送火神的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记忆,依然在一些地方传承着。 正月初七的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历史,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代社会,尽管一些习俗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依然熠熠生辉。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
..+正月初七为何叫“人日”?探寻古老节日的神秘起源 在我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这一特殊称谓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古老传说,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神话传说:女娲创世与人类诞生 关于“人日”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女娲创世的传说。相传,女娲在创世之初,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到了第七天,她用黄土仿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赋予他们生命和智慧。为纪念人类的诞生,人们便将正月初七定为“人日” ,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对人类起源的朴素认知,也体现了对生命起源的敬畏与探索。 历史记载:从魏晋到唐代的传承发展 “人日”的说法在文献记载中可追溯至魏晋时期。南朝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的记载,可见当时“人日”已有丰富的庆祝习俗。到了唐代,“人日”更为兴盛,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题材,如高适的“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从这些诗词中能感受到“人日”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承载着人们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习俗: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 - 戴人胜:人胜是一种头饰,用彩纸、丝帛等材料剪成或刻成人形,佩戴在头上,寓意人丁兴旺、吉祥如意 ,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身形象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 吃七宝羹:将七种蔬菜混合煮成羹汤食用,这七种蔬菜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包含着人们希望通过食用这些新鲜食材,汲取自然生机,保佑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无灾无病的美好心愿。 - 登高赋诗:古人认为在“人日”登高能避灾祈福,同时文人雅士借此机会吟诗作赋,抒发情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为“人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正月初七“人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载,再到丰富的传统习俗,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虽然部分传统习俗的形式有所变化,但“人日”所蕴含的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贯穿其中,值得我们代代传承与发扬。
..+今天正月初七,看谚语怎么说晴朗。 正月初七晴一晴,路上不在有乞丐。正月初七阴一天,未年遍地是黄金。正月初七落雨片,正月雨淋初七头。三分有雨七分早,老农种地定发愁。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年节便画上句号,现代意义中的春节年假也宣告结束,明日就要开始工作了。 正月初七的习俗称为人日,这是中国传统民俗里的重要节日。古有传说: 女娲创世:传说女娲在前六日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日(正月初七)创造了人类,所以称为“人日”。 历史记载:汉代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魏晋之后逐渐流行起来,唐代的文人常常在这一日作诗祈福。 文化意义:生命敬畏:体现古人对人类诞生的质朴认知以及对生命的敬重。 家庭团聚:春节末尾的团聚之日,着重强调亲情与和谐。 祈福纳吉:借助仪式来寄托对健康、丰收的期望,延续农耕文明的文化记忆。 选取两首相关人日的唐诗一同赏析: 杜甫《人日》:“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在现代,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历史印记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不断的关键所在:如今“人日”虽然不像春节的其他节日那般隆重,但在一些传统家庭和地区仍然保留着习俗,成为中华文化里独特的“人文纪念日”。
丨头条热榜
- 1中国代表问美国还想禁多少中国智造
- 2正月初七为啥叫“人日”
- 3世界在春节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 4医生称大S去世或与基础性疾病有关
- 5泽连斯基:不知道美国给的钱去哪了
- 6美国延缓向加墨两国加征关税
- 7巴拿马让步:美军舰可自由通过运河
- 8DeepSeek回答如何过好这一生
- 9返程高峰出行 这份安全指南请查收
- 103类癌症无需过度治疗
- 11大S朋友圈签名
- 12鲁比奥当面威胁巴拿马:离中国远点
- 13泰国总理佩通坦将访华
- 14徐熙媛汪小菲仍存750万财产纠纷
- 15经常喝茶会导致肾结石?假的
- 16特朗普称希望乌克兰用稀土矿换援助
- 17张兰:熙媛的离世是我们共同的损失
- 18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
- 19羊群里面出现可爱双胞胎小羊
- 20日本流感患者激增药却停产了
- 2127岁演员梁祐诚大年初二突然去世
- 22有人返程100公里开了5个小时
- 23网红中S宣布暂停模仿大S
- 24哪吒的配音是女生 拿捏烟嗓和怒音
- 2520余万辆车集中返沪
- 26大S去世后儿女的抚养权归谁
- 27网友拍自家过年和过完年的对比
- 28流浪地球给哪吒送贺图
- 29具俊晔深吻告别大S
- 30王濛和市民唠嗑每一句都是梗
- 31曝侃爷和妻子不请自来被请出红毯
- 32流感自救黄金48小时
- 33正月初七返程客流增长态势明显
- 34香椿头价格远低于去年同期
- 35再见了杉菜
- 36专家:俄军已经在布局顿巴斯大决战
- 37男子往钢化玻璃桌炉倒水桌面炸裂
- 38大S的透明人生
- 39媒体人:徐克一箭射掉了“英雄”
- 40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 41小米股价创历史新高
- 42众人合力掀翻两车让出消防通道
- 43金毛被打招呼踩着主人隔窗热情回应
- 44中国该如何反制特朗普关税大棒
- 45穆婷婷说张兰令人瞠目结舌
- 46江西上饶纪委监委通报一批违纪案例
- 47大V:菲律宾对华挑衅注定失败
- 48美议员批特朗普:史上最蠢贸易战
- 49蛟龙行动春节票房为何如此失败
- 50特朗普将再次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