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主! 162导航

正月初七山东各地都吃啥

阅读 335262 话题 1438

  • 谚语里的年俗丨初七人日太阳照 健康无病五谷好

    编者按:蛇年新春将至,阖家团圆的氛围弥漫在大街小巷。“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当我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简单却富有韵律,浓缩着特定的年俗活动。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1278 阅读 0 评论 2025-02-04 06:34

  • 【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回味老年俗|古人认为万物有灵,女娲在正月初一至初七分别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和人。兰州人将此简化为谚语,并根据初七的天气占卜人运。#寻美兰州 #网络中国节

    兰州日报 23 播放 0 评论 2025-02-04 07:00

  • 大年初七迎“人日”启新程 在我国传统民俗里,大年初七是“人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篇作品中,我们将一起探寻大年初七吃七宝羹、戴人胜等传统习俗,了解古人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来祈福纳祥,期盼新的一年家人平安、健康顺遂。不仅如此,还会聊聊“人日”背后蕴含的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与珍视,以及它在代代相传中所承载的美好祝愿 。半笑容明媚,阳光正好,如花岁月,年华正好为你钟情,倾我至诚。请你珍藏,这份情 ——张国荣 #大年初七 #人日 #春节习俗 #传统节日 #民俗文化 @傲洋 @完美爱唱歌🎤 @朱网名 @玫瑰花 @吉人天相 @有你就幸福 @五婆 @优越!❤❤ @2月又回来了 @朱珠

    周昭荣 12 播放 0 评论 2025-02-04 06:30

  • 大年初七人胜节,是所有人的生日,逢七必变。新的一年你一定会:生活处处有人气,万事顺利有运气,吉祥如意有福气,财源滚滚有财气#正月初七人日节 #春节习俗 #接福接财接好运 #旺自己 #财运

    小兔爱追剧 103 播放 0 评论 2025-02-04 11:13

  • 正月初七,人日节,人与天地万物同庆,与春同喜,祈福纳吉。咏物文社 第六百九十四回

    河南卫视 332 播放 0 评论 2025-02-04 07:00

  • 正月初七的习俗,“人日”的意义#春节习俗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人日节 #初七“人日”文化意义 #内容启发搜索

    再胖也是大长腿 6 播放 0 评论 2025-02-04 09:35

  • ..+你可知道正月初七,有哪些秘密? 过年时,大家都对初一、十五的习俗门儿清,可正月初七,这看似平平无奇的日子,却藏着超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人都不知道! 传说女娲造物,前六天依次创造了六畜,直到第七天,人类才诞生,所以正月初七也叫“人日”,是全人类共同的生日!正因如此,这天的习俗满满都是对人的祝福和祈愿。 饮食上,“七宝羹”是不少地方的必备。这羹由七种蔬菜精心熬制,每种蔬菜都有独特寓意,像芥菜寓意长寿,芹菜代表勤劳。一家人围坐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七宝羹,温暖又幸福,你家有这样的传统吗? 吃面条也是初七常见的习俗。面条细长,人们相信吃了它,能缠住岁月,让家人长命百岁。小时候,每到初七,长辈总会念叨着“多吃点面条,长命百岁” ,现在想想,都是满满的回忆。 在古代,初七还有“戴人胜”的讲究。人胜是用彩纸、丝绸做的精美头饰,造型多样,戴上它,喜庆又吉祥。要是现在还流行戴人胜,走在大街上,那得多热闹! 初七还是文人墨客的盛会。他们相约登高,吟诗作赋,以文会友,畅抒胸臆。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你最想和哪位诗人一起登高写诗呢? 正月初七,藏着老祖宗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深厚文化。这些习俗,你家还保留着哪些?快来评论区聊聊,让我们一起把这些传统传承下去!#传统节日与美食# #正月初七# #习俗#

    玄阳子 1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04 10:25

  • ..+今天正月初七啦,这可是传统的人日节,也就是“人人的生日”!先给大伙送上最实在的祝福,愿大家都能增福增寿,新的一年好事连连!这人日节,那历史可老悠久了,老祖宗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藏在里头。从古代起,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又是吃七宝羹,又是登高祈福,就盼着能平安健康、幸福美满。我觉得这可不单单是个仪式,更像是给咱平淡日子加点甜,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些传统节日就像咱文化的“定海神针”,让咱别忘了根,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新的一年才刚开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倍儿棒,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能使劲儿折腾,追逐梦想,享受生活的乐趣。也祝大伙干啥都顺风顺水,工作升职加薪,生活和和美美,没有烦恼找上门。更盼着每个人都能财运亨通,钱包越来越鼓,福气越来越旺,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能如你所愿。让我们揣着这份美好的期许,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向新的一年,一起加油!

    小李说事 6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04 11:21

  • 今日初七 #年俗日历 #幸福中国年

    经济日报 1255 播放 3 评论 2025-02-04 06:30

  • ..+正月初七的意义。 正月初七是"人日",也称"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是中国传统习俗中人类的生日。这一说法源于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在创世时第七日造出了人。 在正月初七这一天人们有以下饮食习俗: ·七宝羹:是用7种菜做成的羹。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荽、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面条:要求面条又长又薄,"薄"通"瘦",又语数谐音,寓意着长寿,也象征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不让时光匆匆流逝。还有"拉魂面"的说法,提醒人们收心准备投入春耕生产。 ·饺子:饺子寓意吉祥、团圆、幸福如意,趋吉避凶、招财进宝。吃饺子也有缠住岁月的双腿,希望留住时间让生命更长久的意味。对于即将离家返回工作岗位的人来说,还有留住与家人相处时光的含义。 此外有些地方正月初七还会吃煎饼、鱼、汤圆等。煎饼寓意生活团圆美满,有头有尾,五谷丰登;鱼象征年年有余;汤圆代表幸福美满。

    快乐安康7d7v 8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04 10:52

  • ..+人日:初七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正月初七,在传统习俗中被称为“人日”,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的特殊日子。从古老的传说到独特的庆祝方式,初七的习俗贯穿了华夏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 神话起源与文化寓意 关于人日的起源,有着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传说。相传,女娲初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创造了人类。这一传说不仅解释了人类的诞生,更赋予了初七这一天特殊的意义,使其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庆祝,既是对女娲创世功绩的纪念,也是对自身生命的礼赞。 在传统文化中,“七”这个数字也蕴含着独特的寓意。它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关,代表着一种圆满与和谐。正月初七处于春节假期之中,是新年里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旨在祈求新的一年里,个人平安健康、家庭和睦幸福、社会繁荣昌盛。 戴人胜 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通常以彩纸、丝帛、金箔等材料制成人形。初七戴人胜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晋代就已流行。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人们将人胜戴在头上,或贴于屏风、门窗之上,寓意着新的一年人丁兴旺、生活美好。 在古代,人胜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妇女们会精心剪裁、绘制,将人胜装饰得五彩斑斓。不同地区的人胜造型也各具特色,有的简约质朴,有的繁复华丽。如今,虽然戴人胜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已不再普遍,但在一些传统节日活动或民俗展览中,仍能看到这一古老头饰的身影,它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唤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吃七宝羹 七宝羹是初七的一道传统美食,由七种蔬菜熬制而成。各地所选用的蔬菜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包含芥菜、芹菜、菠菜、韭菜、葱、蒜等。这些蔬菜不仅富含营养,而且各自有着独特的寓意。例如,芥菜谐音“介”,有“介寿”之意,寓意长寿;芹菜的“芹”与“勤”同音,象征着勤劳;菠菜的“菠”谐音“博”,代表着博学多才;韭菜的“韭”与“久”同音,寓意长长久久;葱寓意聪明伶俐;蒜则象征会划算、会过日子。 在初七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七宝羹,既享受了美食带来的愉悦,又寄托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吃七宝羹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传递着家庭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温情。 登高 初七登高的习俗在一些地区颇为盛行。人们在这一天登上高处,如山峰、城楼等,俯瞰大地,舒展身心。登高的寓意丰富多样,一方面,它象征着“步步高升”,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业、学业等各方面都能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登高望远可以开阔视野,让人忘却烦恼,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在初七登高赋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更抒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登高的习俗依然深受人们喜爱。每逢初七,许多公园、景区都迎来了众多登高的游客,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捞鱼生 捞鱼生是广东、广西等地初七的独特习俗。鱼生,又称生鱼片,通常选用新鲜的鱼,切成薄片。在捞鱼生时,人们会将鱼生与各种配菜,如胡萝卜丝、白萝卜丝、姜丝、葱丝、柠檬叶丝、花生碎、芝麻等放在一起,然后大家围坐,用筷子将食材高高挑起,口中还念念有词,如“捞起,捞起,风生水起”。 捞鱼生的过程充满了欢乐和仪式感,高高挑起的食材寓意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事业发达、生活富足。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积极追求。 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初七有送火神的习俗。人们用纸扎成火神爷的形象,在上面写上“火德真君”等字样,然后将其送到村外,点火焚烧。送火神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家中不发生火灾,生活平安顺遂。 在送火神的过程中,人们会举行简单而庄重的仪式,口中念念有词,表达对火神的敬畏和祈求平安的心愿。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火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安全的重视。虽然现代社会的消防设施日益完善,但送火神的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记忆,依然在一些地方传承着。 正月初七的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历史,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代社会,尽管一些习俗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依然熠熠生辉。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

    漕渠人 22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04 05:48

  • ..+正月初七为何叫“人日”?探寻古老节日的神秘起源 在我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这一特殊称谓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古老传说,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神话传说:女娲创世与人类诞生 关于“人日”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女娲创世的传说。相传,女娲在创世之初,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到了第七天,她用黄土仿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赋予他们生命和智慧。为纪念人类的诞生,人们便将正月初七定为“人日” ,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对人类起源的朴素认知,也体现了对生命起源的敬畏与探索。 历史记载:从魏晋到唐代的传承发展 “人日”的说法在文献记载中可追溯至魏晋时期。南朝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的记载,可见当时“人日”已有丰富的庆祝习俗。到了唐代,“人日”更为兴盛,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题材,如高适的“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从这些诗词中能感受到“人日”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承载着人们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习俗: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 - 戴人胜:人胜是一种头饰,用彩纸、丝帛等材料剪成或刻成人形,佩戴在头上,寓意人丁兴旺、吉祥如意 ,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身形象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 吃七宝羹:将七种蔬菜混合煮成羹汤食用,这七种蔬菜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包含着人们希望通过食用这些新鲜食材,汲取自然生机,保佑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无灾无病的美好心愿。 - 登高赋诗:古人认为在“人日”登高能避灾祈福,同时文人雅士借此机会吟诗作赋,抒发情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为“人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正月初七“人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载,再到丰富的传统习俗,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虽然部分传统习俗的形式有所变化,但“人日”所蕴含的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贯穿其中,值得我们代代传承与发扬。

    快乐安国6m2 4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04 10:53

  • ..+今天正月初七,看谚语怎么说晴朗。 正月初七晴一晴,路上不在有乞丐。正月初七阴一天,未年遍地是黄金。正月初七落雨片,正月雨淋初七头。三分有雨七分早,老农种地定发愁。

    农业植保…芳姐 56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2-04 08:18

  •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年节便画上句号,现代意义中的春节年假也宣告结束,明日就要开始工作了。 正月初七的习俗称为人日,这是中国传统民俗里的重要节日。古有传说: 女娲创世:传说女娲在前六日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日(正月初七)创造了人类,所以称为“人日”。 历史记载:汉代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魏晋之后逐渐流行起来,唐代的文人常常在这一日作诗祈福。 文化意义:生命敬畏:体现古人对人类诞生的质朴认知以及对生命的敬重。 家庭团聚:春节末尾的团聚之日,着重强调亲情与和谐。 祈福纳吉:借助仪式来寄托对健康、丰收的期望,延续农耕文明的文化记忆。 选取两首相关人日的唐诗一同赏析: 杜甫《人日》:“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在现代,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历史印记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不断的关键所在:如今“人日”虽然不像春节的其他节日那般隆重,但在一些传统家庭和地区仍然保留着习俗,成为中华文化里独特的“人文纪念日”。

    路边老树 122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2-04 09:23

丨头条热榜